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叶檀财经团队
从入世到出世,再从出世到入世,瑞典人比约恩•纳提科•林德布劳的一生堪称传奇。
26岁之前,他是衣着靓丽、人人羡慕的瑞典燃气公司首席财务官;26岁之后,厌倦了世俗生活的他,选择做一名泰国丛林里的苦行僧,17年如一日参禅打坐,清贫寡欲。原以为修行会成为比约恩的人生道场,可他选择重新回到世俗,再次寻找人生意义。
不幸的是,2018年,他患上了“渐冻症”,遭遇又一次的人生磨难,和一般人不同,有信仰加持的比约恩选择达观面对死亡。
最近读了比约恩•纳提科•林德布劳的《我可能错了——森林智者的最后一堂人生课》,颇有感触。
他在书中写道:在这十七年夜以继日的精神训练中,我最珍惜的收获在于,我学会了不再盲目相信自己的每一个念头。
这,就是我的超能力。
比约恩的“超能力”怎么来的?按照他的说法,佛陀赐予了他三件礼物,这三件礼物最终让他开悟。
在被悲伤、焦虑或孤独感淹没时,我还可以选择专注于呼吸,让我的意识停留在体内,而不是对大脑扔给我的所有念头都来者不拒。
这,是佛陀的第一份礼物。
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即便是艰难的时刻,也有过去的时候。
这,是佛陀的第二份礼物。
遇到巨大的难关时,学会引导我们的注意力,选择注意力所关注的目标,是我们能做得最有效的事,或许也是唯一能做的事。
这,是佛陀的第三份礼物。
《维摩诘经》说,“直心是道场”,一颗素朴纯洁的直心,便可将我们所处的当下化为修行的净土。无论出世还是入世,都是一场人生道场,用直心面对,处处都是净土。
言归正传,下面进入本周的檀几条。
#01
市场雪崩,一场降息引发的血案
12月18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宣布降息25个基点。宣布之后,除了美元指数在上涨,从商品到权益遭到猛烈抛售,市场一片惨淡。
美股道琼斯指数,创2024年8月5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且已经连续10天下跌,创1974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纳斯达克指数尽管有科技七姐妹加持,也没能幸免于难,单日跌幅达到3.56%,且放出天量,高位放量大跌,很伤元气。
除了美股,全球市场隔天(12月19日)均在下跌,只有中国深成指、科创板、北交所收红。12月20日,全球主要资产仍然在下跌,中国股市依然是逆势而动。
伦敦金在降息消息公布之后,大跌超过2%,当日跌破2600,12月20日,金价有所企稳,还是在2600附近挣扎。
人民币方面,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美联储降息当日便跌破7.3红线,截至12月20日,勉强收复7.3。
最夸张的变化来自VIX恐慌指数,单日暴涨74%,足见市场的恐慌情绪有多强烈。
为何市场如此恐慌?
12月的降息在预期之内,让市场恐慌的主要是美联储对未来的鹰派表述。鲍威尔表示,在这次降息之后,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门槛可能会更高。美联储已将政策利率从峰值下调了整整1个百分点,政策立场的限制性明显削弱。鲍威尔进而表示,在进一步降息之前,美联储必须看到抗通胀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据广发证券整理,展望2025年,鲍威尔认为美联储倾向减少降息次数,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通胀回落进程受阻;第二,利率逐步接近中性利率水平;第三,经济韧性。
从国盛证券整理的美联储经济展望变化,能看出美联储态度变化的原因。相比于9月份,美联储上调了2025年GDP的预期,也上调了2025年的通胀预期,CPI和核心CPI均有较大幅度上调。
美联储预测美国经济韧性好过预期,通胀也是如此。目前,影响美联储进一步调降利率的核心因素就是通胀。
看到美联储的态度,市场下调了2025年的降息预期,目前主流预测是从降息4次下降到降息2次。
我们此前分析过,国内太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美国债务压力庞大,美国经济韧性差,要加速降息。很多人的投资决策以此为核心依据,过度乐观导致的结果就是,市场遭遇抛售潮。
#02
消费不及预期,经济回暖仍需等待
12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
数据公布前,财新对13家国内外机构的调查显示,受访经济学家预测11月社零增速在5%左右,预测区间为4.1%至6.3%。
实际上,很遗憾,11月社零数据低于财新访问的机构预期,不仅没到5%,甚至连最低预期4.1%都没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763亿元,同比仅增长3.0%。如果刨开汽车消费,11月消费的增速只剩下2.5%。
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社零同比变化能看出来,相比于10月份连续三个月的回暖,11月消费明显回落。
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原因是“双十一”网购提前,造成分流效应。如果合并10月和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3.9%,比三季度平均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
和过去的趋势基本一致,城市消费稍弱,乡村消费稍强。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596亿元,同比增长2.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167亿元,增长3.2%。
尽管全国城市消费维持正增长,但头部城市的消费仍处于下滑区间。
12月17日,上海统计局公布了上海前十一个月的消费情况,和10月份相比,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前十一个月,上海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69.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1%。作为对比,前十个月的下滑幅度为2%。
11月,上海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065.8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04.01亿元,下降5.3%。头部城市需要安抚。
分商品类别看,除了吃在增长,穿、用和烧三类都在下滑。吃的商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6%,穿、用和烧的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0.6%、5.7%和8.5%。
从全国消费类别看,11月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化妆品、金银珠宝、通讯器材等,确实和双十一提前关系密切。
和10月份相比,能够保持住增速,甚至还加速消费的,几乎都和政府“两新”政策有关,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据12月16日,中央财办的数据,“两新”带动汽车更新520多万辆、销售额6900多亿元,家电换新4900多万台、销售额2100多亿元,老旧设备更新200多万台套。
如果把房地产业算作大消费的一种,地产消费在11月的表现算是可圈可点。各种呵护政策竞相出台,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17个,比上月增加10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10个,比上月增加2个。
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幅均收窄,各线城市同比降幅2024年以来首次全部收窄。
具体而言,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6%和0.3%,北京和广州分别下降0.5%和0.3%。
一线城市二手房方面,整体价格环比上涨0.4%,和10月份持平,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别上涨0.9%、0.4%和0.5%,广州下降0.4%。
二线城市的情况没有一线城市那么好,但也在回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2%,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三线城市比一、二线又差一些,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环比下降0.5%,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12月已经过去两周左右,楼市继续好转。
华创证券的跟踪显示,其统计到的67个城市里,12月前13日,地产成交同比+12.7%。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同比增长+34.3%、+3.4%、+104.9%、+289.5%。
国盛证券的跟踪显示,18城二手房销售脉冲式上行,绝对值再创历史新高。2024年9月、10月、11月、12月以来同期日均销售分别为18.8万m²、22.9万m²、25.4万m²、37.3万m²,12月的情况显著强于季节性。
政策节奏打破了过去金九银十的楼市季节性。2024年,11月、12月才是真正的金银之月。
开发商还是日子难过,新房景气度仍较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开发商到位资金情况,定金预收款、个人按揭两个科目,和2023年相比有超过25%以上的下滑幅度。
#03
汽车买买买,厂家加速生产但投资意愿低
从工业和投资的角度看经济,情况又如何呢?
国家统计局和央行的数据,展示了一幅不同的画貌。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4%,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6%。
汽车行业几乎以一己之力拉动了工业增加值。11月,汽车制造业是唯一一个同比增速超过两位数的行业,也是同比增速超过前11个月最多的行业之一,显示汽车制造业在11月非常“繁荣”。
从生产端的明细来看,11月,汽车日销量增速同比突破15%,为2024年4月以来的新高。和10月相比,增速更是快了10个百分点。
此前我们分析过,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国产品牌汽车11月销量确实不错,纷纷创出新高。
不知不觉,中国的汽车产能已经占到全球的四成。据美银美林统计,过去20年,中国在全球汽车产量中的份额从1%飙升至39%。
中国汽车制造能力大幅上升的同时,欧美日均大幅下降。其中,欧洲从34%降至 13%,日本从21%降至12%,美国从12%降至 3%。
按照这一趋势,如果没有贸易保护,美国本土制造企业的比重可能归零。欧洲和日本也岌岌可危。
物极必反,我们的制造能力太强,势必引发传统汽车制造强国的抵触。要知道,中国汽车的消费能力只占全球三成,但生产能力已经到四成。
如果没有海外市场,将有大量产能闲置。而目前的趋势是,各国都在各找各妈,各自生产满足各自的需求。这种背景下,供给能力的主动权将掌握在需求方手里,市场规模将成为胜负的关键。
目前最惨的光伏行业,从业者已经明确表示对于未来没有市场的担忧。12月12日,晶科副总裁公开表示,光伏行业最担心的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未来没有市场。
制造业担忧市场的时候,投资端是另外一番景象。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11个月,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速为12%,成为中国投资增速最重要的一环,其他产业投资均表现出明显的疲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65839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33689亿元,下降0.4%。和10月份相比,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微微增长0.10%。
创造最多就业的第三产业,是三大产业中唯一投资增速下滑的。前11个月,第三产业投资295498亿元,下降1.0%。
第二产业在盈利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加速投资,对经济企稳肯定有好处,但对未来的经济结构改善到底会有什么影响,难有说。
央行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当前企业主动投资的意愿并不足。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223亿元,同比少增5897亿元,大幅低于万得一致性预期的9208亿元。
据中银证券的统计,主要贷款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企业贷款。2024年11月,企业贷款为2500亿,比2023年同期大幅下降5700亿。
根据公众号TimeHorizon独立经济观察的文章,2500亿的企业贷款是过去十年的次低,仅高于2016年。
为了进一步刺激大家借钱,12月16日,央行开会宣布,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
#04
财政收入增速创18个月新高,非税收入增速突破40%
12月16日,财政部公布了最新的财政收支情况。
前11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010亿元,同比下降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5053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61922亿元,同比下降3.9%;非税收入37088亿元,同比增长17%。
非税收入跑赢财政收入是2024年全年的常态,如果没有非税收入的存在,财政收入就不止轻微下跌了。
尽管前11个月的财政收入是下滑的,但如果单看11月的情况,改善迹象非常明显。据民生证券的统计,11月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上涨11%,时隔18个月再次触及两位数。
在主要收入里,增速最快的税种主要有三个,分别是企业所得税(单月同比增速是37%)、印花税(同比增速暴涨172%)、环境保护税(同比暴涨200%)。
11月,非税收入同比增速大增超过40%,增速创截止目前的年度新高。
结合当下经济的状态,上述收入的结构变化能合理解释的是印花税,11月股市成交量暴涨,拉动印花税大增。
除了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和环保税,都不太能找到经济意义上的合理解释,也许非经济因素才是主要因素。
尽管各界对非税收入有预期,但11月的非税收入增速能够跑到超过40%,让人瞠目结舌。12月16日,国务院组织进行了第十一次专题学习,主题为“加快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也许说明了一些东西。
根据观察者网的报道,本次学习着重强调:要规范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畅通申诉渠道,依法保障监管对象的申诉权利。要强化执法监督,关注罚没收入异常增长、大量异地执法、大额顶格处罚等情况。
这说明高层意识到罚没收入异常等现象。
支出方面,增速最快的是农林水支出为11.7%,其次是债务利息支出,增速为7.8%,社保保障就业支出和城乡社区支出,增速接近,一个5.9%,一个6%。
从绝对金额来说,社会保障就业支出是所有支出里面最大宗的科目,农林水只比教育和社保就业支出低,排在第三位。
从支出的增速和规模能够看出,政府把子弹主要花在就业、农民等比较要紧的民生领域。
#05
外资到底走了没有
尽管我们使出大招吸引外资和外商,金融市场也不遗余力希望留住外资,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商务部官网12月16日的消息,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379家,同比增长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9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9%。
根据联合早报的报道,单看11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仅为564.9亿元,是2024年1月份1127.1亿元的一半。
从投向来看,外资最主要的投向是服务业,其次是制造业。据商务部数据,前11个月,服务业使用外资5288亿,制造业为2025亿。外资更愿意投资服务业,而非制造业,这和目前国内制造业卷,中国和世界的贸易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对华投资还在增长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新加坡、瑞士,分别增长10.9%、4.8%、4%。
在资本市场上,外资不是流入增速变慢了,而是以更快的速度流出。据中金证券截止12月15日的统计,无论A股还是港股,外资都在加速流出。
据华泰证券的统计,港股主动外资已经连续9周净流出,且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国内实体和资本市场收益率不断走低,很多内资和外资一样,想要寻找更好的目的地。12月16日,据BP社报道,财富管理公司正加大在香港的招聘力度,以迎接来自中国大陆的资金流入。
据报道,香港一直通过税务优惠和居留计划为家族办公室和富豪铺设“红毯"。中国大陆富人已经将数十亿美元资金转移到香港,寻求更高收益的投资并购买保险。在吸引富人的政策带动下,到2030年,香港私人财富资产可能会增加近一倍,达到2.3万亿美元。
#06
特朗普新表态引发热议,但国内仍要做最坏准备
本周,特朗普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中美可以达成很好的交易,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中美都可以解决。特朗普的友好表态迅速在国内媒体上疯传,好像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要缓和了。
金融市场似乎有没有迹象表明,我们真的相信特朗普的表述,会引发什么超预期的实质性结果。
反而是12月17日、12月18日,外管局旗下的中国外汇公众号连续发文,探讨美国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的可能性等严肃的贸易问题。
根据中国外汇的文章,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对中国加征“301关税”、中国又采取相应反制措施之后,中美对对方产品加征的平均关税已达到约20%,显著高于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关税。
就实质而言,中美双方已经取消了给予对方的最惠国待遇。但从法理上来说,最惠国待遇仍然戴在头上。尽管只存在法律意义上的最惠国,但取消的性质和影响依然非常严重。
据中国外汇文章,取消中国最惠国地位将是一次性质更为严重、影响更为深远的冲突升级。
原因如下:
一方面,最惠国待遇是WTO规则要求每个成员给予其他成员的基本待遇,若美国取消对中国最惠国待遇,也就相当于宣布双方经贸关系完全脱离WTO框架。另一方面,美国确立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地位是2000年美国国会立法通过、美国总统签字批准的正式法律,彻底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地位意味着国家意志的体现,而非总统个人偏好,具有外交意义。
如果说中美关系近期有可喜的地方,也许12月13日,中国科技部官方网站发布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完成续签,是唯一有意义的可喜之处。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每5年续签一次,原本应该在2023年底完成续签,但由于美国一直不续签,各方都很紧张。
2023年8月24日,美国宣布延长6个月,以“进行谈判以修改和加强条款”;2024年2月,美国又延长了6个月。这12个月,可以看做是中美在技术合作方面的谈判时间,到底哪些能纳入技术协定,哪些不能纳入。
据知识分子公众号12月16日的文章,中美签订科技合作协定后,《自然》杂志评价道,协议的范围比之前的协议要窄,仅涵盖两国政府部门和机构之间在基础科学项目上的合作,不包括对国家安全可能重要的“关键和新兴技术”方面的工作,例如人工智能和半导体。
与之前的协议不同,该协议没有包含任何有关中美大学和私营公司之间合作的信息。
对于《中美科技协定》的续签,中美两国的发言人的表态截然不同。
我们中国的发言人表示,《中美科技协定》续签符合两国人民利益,顺应国际社会期待,增进世界人民福祉。美国的发言人则说,修订后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美国国家安全的风险”。
各说各话,一个要面子,一个要里子,可管控风险之下的两国存在矛盾,这一点没有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近期,不少人以叶檀财经的名义,或xx叶檀、叶檀xx等名义,在各大平台售卖和股市相关的课程,进行和股市相关的直播。
在此,我们声明,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课程,均与叶檀财经无关,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认可。
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抖音号叶檀财经、檀姐姐暖人生,小红书号叶檀财经,快手号叶檀财经,头条号叶檀财经,百家号叶檀,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和叶檀对其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放松心情,把学习和享受贯穿在悠长的人生中,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作者:叶檀财经团队编辑:椰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咨询合作,请联系微信
13818756019(商务微信)
喜欢请您点个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