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与重庆一中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作家进校园”活动在重庆一中举行。此次活动以“文学趣味与世界的入口:通向认知世界之路”为主题,国内众多文学大师共话文学与世界,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多维度的文学盛宴。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读文学经典,是一场与自我对话,与自然对话,更与世界对话的历程。”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主持活动,对活动主题作了进一步阐述。
重庆一中校长毛明山主持活动。曾英豪摄
“学校全面实施全科整本书阅读,成功申报重庆市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被评为全国最美校园书屋。”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在开幕式致辞中就一中的文学开展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对重庆一中的文学教育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帮助,“经过多年的努力,文学教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成为重庆一中一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教育名片”。
重庆一中党委书记唐宏宇致辞。曾英豪摄
“我们的主要工作除了校内的文学教育,社会的文学交流,国内外的文学交流,还有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社会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表示,与重庆一中的合作既是文学教育的工作,也是社会服务的工作,希望通过双方开展的活动,给学生的阅读、写作与成长带来更多帮助。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致辞。曾英豪摄
圆桌文学对谈环节,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深入探讨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文学在认知世界中的作用。他提到:“语言能力的高低,决定思维能力的高低,理解世界能力的高低。”并以“丽江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为线索,阐述了自己创作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时的经历,展示了如何通过文学打开世界的多重入口,从而在其中得到启迪,拓宽认知视野。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谈到文学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以白居易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为例,表示在短视频流行的趋势下,人们可以获得该诗句的直接图像,缺少了思维训练的过程,容易使语言能力和想象力退化。他建议,要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把文字转换成图像、世界的思维习惯,锻炼思维与想象力的深度、广度,才能提升认知世界的能力。
“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而文学能把大家从焦虑中、压力中引出来。”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关仁山提出,文学能够帮助人在焦虑的状态下释放心灵,并通过文学的碰撞与积淀,形成一种“智慧感”来看世界,打通自己的生命通道。
著名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臧棣认为,文学可以使人透过“世界的硬壳”,跨越时空、文化与作者实现灵魂的互通,因此在阅读时要将精神完全浸润进去,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生命体验,在一片纯粹的心灵世界中见山、见水、见天地。
著名作家王威廉认为,在文学写作中,相比于用华丽的辞藻去装饰,将世界建构得清晰、生动更加重要。他建议学生,不要只把文学当成书本上的东西,要真正地睁开双眼去观察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
圆桌文学对谈环节。曾英豪摄
随后,在交流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话题包括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小说写作对学习的帮助、如何平衡兴趣与学业等,文学大师们分别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答,现场掌声不断。
据悉,活动当天还分别设置了以“如何让读写超越认知”“这个时代的阅读和写作”“我要更多的细节”“写作的秘密”为主题的1场教师工作坊与3场学生工作坊,邀请了多位作家、诗人展开文学交流与分享。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一中是莫言担任主任的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校园写作种子计划学校,自2015年以来,先后组织了4次大型的作家进校园活动,共邀请了30余位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到学校开展文学交流活动,辐射影响了50余所学校,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及地区文学教育的氛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袁杰、实习生梁雨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