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全市农商银行聚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共建机制,着力创新产品服务,加快金融科技赋能,不断将金融资源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倾斜,有效激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和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实体贷款余额1157亿元,较年初增加86.2亿元。
助力企业竞逐“新赛道”
莱阳市金池包装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塑料袋、塑料薄膜设计、生产、销售的科创型企业。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企业在包装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随着市场需求的更新迭代和环保标准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工艺需要持续改造升级,生产线也面临更新换代,就在生产设备更新的关键时刻,资金短缺成了挡在企业发展面前的“拦路虎”。
“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如果不能及时在‘新赛道’上建立优势,很快就会有同业赶超上来。”企业负责人刘洋深知这个时候资金不足意味着什么。
在企业为资金发愁之际,莱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服务,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立即到现场考察,根据其实际经营情况,从贷款融资担保、还款周期、资金需求等方面出发,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同时开通信贷绿色通道,两天时间为企业提供了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
这是烟台全市农商银行创业产品服务倾力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烟台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开展“行长进商会”“行长进企业”“行长进工厂”“行长进村庄”等系列走访对接活动,405名支行行长带头走访对接商会,获取企业名单,细分行业客群,进行名单认领,将企业按照行业进行网格划分,工作人员根据网格清单进行“地毯式”走访,动态掌握行业前景、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提供精细化和全周期综合性金融支持方案,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累计走访各类经营主体3.55万户,对接信贷需求27.4亿元。
“贷”动特色产业见“薯”光
深秋时节,蓬莱区刘家沟镇东方海岸果谷乡村振兴示范区到处是一片繁忙热烈的丰收景象。在村民们紧张有序地劳作下,一筐筐红薯摆满了田间地垄。
“今年种植的烟薯18号能出27万斤,而且卖得特别好,收购价格还比去年涨了2毛,每亩地比去年能多挣900元,这日子有奔头!”蜜薯“种植大户”许翠凤算了一笔账。
许翠凤是刘家沟镇有名的“种粮大户”,五年前,她瞄准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向好势头,承包了400余亩土地,种植烟薯、玉米、小麦等农作物。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作物质量要求的提高,流动资金紧张起来。
蓬莱农商银行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携带移动智慧办公设备主动上门,现场采集个人资料,并使用手机银行刷脸进行“无感授信”,仅用不到一天时间便将10万元信贷资金发放到位。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为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近年来,烟台全市农商银行积极发挥“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作用,依托“无感授信、有感反馈、综合提升”的利民服务模式,结合辖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需求,全力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借助选派优秀干部到乡镇村居挂职、客户经理驻点办公、建立金融辅导队、农村金融服务站等渠道,大力推广服务乡村振兴五大系列信贷产品,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扶持企业发展“上台阶”
招远市友谊玻璃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各类玻璃制品的生产的企业。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快速扩展,我们的订单数量激增,只有扩大生产规模和采购足够的原材料才能按时完成订单,可资金周转困难一直是个大问题。”友谊玻璃负责人王业厚说道。
得知这一情况后,招远农商银行的金融辅导队第一时间主动上门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资金需求,并量身定制了一套灵活的融资方案。只用两天的时间,为企业提供了95万元的贷款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了采购原材料的资金难题,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烟台全市农商银行充分发挥21支专业金融辅导队和225个移动金融服务队的作用,深入企业开展“送政策、送建议、送服务、送资金”服务。建立线上线下银企对接渠道,开展政策解读及宣传,积极将金融服务融入到企业发展全周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金融需求和风险特征,采取更加灵活的期限、利率定价和还款方式,一户一策,分类服务,重点加大对民营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等方面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围绕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增加信用贷、首贷投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22亿元。
(大众新闻记者 胡羽 通讯员 刘荷 杨志杰 范雪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