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被认为是毛主席诗歌创作的代表,是一首充满英雄气概的诗歌。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作家都喜欢用毛主席的诗句来写文章的原因。
以上这幅字出自江苏省一名年轻书法家之手,字好与不好暂且不提,只可惜在开头便打错了字,把繁体字“钟”“钟”读作了“锺”。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锺”与“钟”,都是“钟”的缩写,所以,将“锺”写成了“锺”。其实,为了还原历史,传承传统,“钟山”中的“钟”,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一个“钟”。
这是为什么,我们一会儿再谈。在此要说明的是,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林散之,高二适,启功,孙晓云等等,都曾经犯过这种错误。就连毛主席,都用了一个“锺”字。
林散之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享有“当代草圣”的美誉,他的书法作品在中国的影响很大。他的草书,独树一帜,成就卓著;高二适也是一位书法大家,他对自己的书法很有信心。
林散之和高二适在南京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至于“钟山”这个词,按照毛主席的诗句,不难猜出它所说的“南京”,应该就是南京紫金山(也叫钟山)了,难道南京人连南京这个地名都记不住?再说了,两个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才对。
而且,毛主席用“锺”代替“钟”,这也太夸张了吧?这位老先生的学问和素养还是很可靠的,作诗的人,怎么可能会用错字呢?
有了这些问题,“钟山”究竟是“锺山”或“钟山”,还有待考证。
在古代汉语中,“锺”为盛酒之用,而“钟”为乐器,两者中哪个能和“山”相联想?在自然界中,“钟”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理由有两个:
一是在形态方面,可以了解到山体的外形和“钟”很像,比如“钟乳石”,就是因为它的外形而命名的;二是因为“磬”在古代礼仪中有很大的作用,因为它要求有“能鸣之石”,那么紫金山就有这样一种奇石。
事实上,在《康熙字典·鐘部》有一条重要的记载:“又山名。《廣輿記》鐘山屬金陵。”
如果这还不够的话,那就只能从紫金山的名字上寻找答案了。对于紫金山“改名史”,陆舟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
战国时代,楚国以金陵山为都城,在汉代被称为金陵城;在秦汉时代,它被称为钟山;东吴时代孙权称帝,因为孙权的爷爷名叫“钟”,所以改名蒋山,以避祸;在东晋时期,它被命名为紫金山,又称金山。
从这一点不难发现,若能找出孙权爷爷孙钟之“钟”,即为“锺”或“钟”,则可确定紫金山在秦汉时代的确切名称。孙氏一脉,在这方面,绝对是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这一点,从孙氏宗祠之中流传出来的那些图片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钟山”中所用的“锺”与“钟”,表面看来似乎不大,但其中却包含了大量的语言学知识。现代的简体字和古代的繁体字,有时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我们的书法创作中,由于使用了传统的汉字,我们必须把它还原成正确的、恰当的、复杂的字体。
最后,我要告诉你“钟”的正确使用方法,当作姓氏时,必须使用“锺”,如“锺繇”;用来制造声音的乐器,总是使用“钟”,如“钟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