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会在某些场合听到如题目一样比较模糊的邀约:下次一起吃饭,有时间一起去玩等等。但是这些事情有的会发生,有的则只是“说一说”,那到底是什么决定了这个事情未来的走向呢?
我们本身在别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别人对于这种模糊邀约的态度。
先说价值。如果我们对对方很有价值,对方一定会把这模糊的邀约记在心上,记在本子上,筹划后续的安排。
毕竟记录下来,让自己挂念着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代价,如果我们没有价值别人干嘛要付出这种代价呢?
最后可能变成只是为了表现“关系融洽”的客套话,但也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更在意的一方提起被推动最终发生。而这就取决于到底这件事有多少价值了,或许不足以支撑被记录,但或许足以支撑被发生。
再说态度。若是主动邀约人对于这种模糊的邀约定义为明确的邀请,对于自己的要求就是“言出必行”。那么这件事也会发生,只是这就跟被邀约对象的价值无关,只与自我要求有关。
但是,若这种事的推动力只剩自我要求时,这种事在同一个人身上可能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反而会变成一种“吃一堑长一智”的行为结果。毕竟如果只是为了遵守自己的自我要求,下一次干嘛不邀请一个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人呢?
所有不依靠足够价值反馈的事情最终都会夭折,即使在要做的当时“信心满满”,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也是此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