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地的积极布局中,成都被业界称为“跑步入局”,启动运行机器人创新中心、组建了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领域新型研发机构,专注人形机器人“大脑”研发等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向着全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示范应用新高地吹响冲锋号。
▍四川人形露锋芒
今年4月,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取得营业执照,标志着中西部地区首个人形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正式落地成都。仅在半年后的10月28日,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首款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贡嘎一号”,自重仅25公斤,创造了行业内的多个纪录,它不仅拥有最高负重比0.22和最长续航时间8小时的优势,且60%的零部件来自成都本地供应商,体现了区域内产业链的完善与协同。
12月16日,成都高新区企业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具身科技)通过线上发布,向公众展示了“成都高新区造”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天行者一号(SKYWALKER I)。从视频可以看出,天行者一号轻松完成了自主行走等动作展示,展现出了强大的四川制造实力。
据悉,天行者一号身高165cm,重约50kg,续航时长为一个半小时。它是四川首台全尺寸、直立行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
在技术方面,“天行者1号”采用了全自主研发的高紧凑一体化关节及高鲁棒性运动控制算法等国内领先关键核心技术,展现出卓越的硬件实力与出色的运动性能,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和环境的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其核心零部件与本体均在成都本地制造,核心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0%,彰显了在产业链整合与本地化生产方面的深厚实力。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表示,此次发布标志着成都高新区在人形机器人这一前沿创新科技领域成功实现“零的突破”,率先迈出关键一步,填补了区域内商业化人形机器人自主制造的空白,彰显出成都高新区强劲的科技研发与制造实力。
具身科技是由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企业,具身科技创业团队凭借超过10年的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经验,以及核心成员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的多次夺冠实力,组建了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的精英研发团队,并得到了省科技厅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项目携手电子科技大学,深度整合四川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优势,成功自主研发制造了这款人形机器人。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深厚的技术底蕴,天行者人形机器人在机械设计、动力学仿真、强化学习训练、制造装配、整机调试等关键环节上,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稳健地迈出了行走的第一步。
“原型机的发布,意味着这款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参数都已经确定。公司有接到不少合作意向,天行者1号将率先在智能制造、农业等领域落地应用。”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身科技负责人冯振宇提出,成都高新区通过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主动帮助企业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对接高新蜂鸟智能硬件中试平台,加快具身本体生产;通过对接应急、公安、轨道等部门,深入挖掘业务需求,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接下来,“天行者一号”将陆续“入职”多家柔性产品制造企业,发挥双手搬运、灵巧操作工具、自主行走等稳定运动能力。
冯振宇介绍,未来公司人形机器人发展将考虑从两个方面进行延伸,一方面聚焦核心零部件,在一体化执行器、关节、功率半导体、电子皮肤方面进行优化,使人形机器人能够具备更好的感知、更低的功率以及更高效率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将充分发挥工业制造的场景优势,在公安巡检、农业生产、柔性产品制造等领域发挥产品优势,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两端共同发力。
同时,具身科技将聚焦于分布式VSLAM与机器人全身感知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同时还将与鼎桥通信携手合作,共同开发自主可控的机器人大脑,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家庭及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具身科技致力于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本体与小脑领域的杰出供应商,通过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小脑、大脑及行业应用等产业的全面发展,为四川省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产业的崛起贡献力量。展望未来,具身科技将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同时加强与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厂商的合作,开发自主可控的机器人大脑,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家庭及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成都人形新目标
目前,成都正致力于成为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风口下的主要城市。成都已构建成熟的产业基础,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拥有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型企业超900家,为人形机器人核心软件算法领域的突破蓄势积能。尤其是机器人全产业链初具雏形,初步形成从关键零部件、本体、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态势,以期为成都市赢得进军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宝贵席位,跻身于上海、北京、杭州等科技前沿城市之列。
站在风口,成都前瞻布局已经确立了新的目标——《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打造100款机器人新品、聚集1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100个标杆示范场景,全产业链规模突破600亿元,建成全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示范应用新高地。
目前,成都深入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一号工程”,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并将其纳入30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同时,成都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成华区等为主要承载地,拥有四川省智能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
例如成都高新区已在创新科技园打造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业园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此外,成都高新区还计划将打造机器人公园,聚焦场景应用需求,提升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机器人整机研发制造能力,实现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推动机器人进入工业制造、社区养老、商业零售、农业采摘、学校医院等工作场所,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可以探索在养老陪护、家庭服务、迎宾接待、商超导购等多元场景中引入人形机器人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建设“人形机器人+”体验中心,并支持公共服务场景先试先用。“与此同时,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产业转化路径,以创新能力为抓手,助力产业集聚发展。”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布局并不局限于此。成都目前汇聚了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环龙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都星宇纪元科技有限公司、菁华创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智能感算芯片与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知名企业。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就透露,团队目前正在抓紧研发难度更大的足式人形机器人,预计在12月下旬推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