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10月,基辛格博士曾两度秘密访华,作为尼克松总统的特使,为中美关系“解冻”做工作。

但那时局势复杂,美苏持续冷战,苏联与中国交恶,中美之间的合作不可能直接拿到台面上,所以才有了这两次秘密行动。

博士自己将这次行动称为“波罗行动”,他确实要像马可·波罗一般,前往中国进行一场冒险和发现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前往中国的路程并不容易,中美双方都为此设下许多计划,以确保这场行动足够保密。

但这趟秘密之旅中还是发生了“意外”,令人胆战心惊。

那么,当年访华途中发生了什么“意外”,基辛格博士抵达中国后,又与我们的领导人谈了些什么?

秘密行动中的“意外”

关于1971年基辛格博士访华的往事,当年并非直达中国,而是先在其他国家活动了几天。

中方人员也不是在中国接见的博士,而是早在巴基斯坦秘密见了面。

1971年7月1日,博士离开华盛顿,首站是西贡,而后他造访了曼谷、新德里,8日到达了伊斯兰堡。

为了秘密访华,他在当天晚宴之后,声称自己肚子痛,在领导人的配合下,他前往叶海亚的总统别墅“休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他声称“拉肚子”,然后躲进别墅里,悄悄登上专机,这整个流程看起来有些滑稽,但实际上,双方都为这个“滑稽”的借口做出了不少努力。

那个时候,国务卿罗杰斯对此一无所知,不仅是访华一事,甚至连事前的联系也不清楚。

甚至连随行的特工,也是在登机的时候才知道博士要去北京。

再看中方这边,同样也极其重视保密工作,不管是前往目的地,还是办理各项手续上,都十分细心谨慎。

为了前往巴基斯坦迎接博士,外交部成立了特别小组,一共4人。

离开北京前,这4位同志的护照、签证等手续都不能办,为的就是防止无关人员泄露信息。

抵达当地后,他们就住进了中国大使馆,一直没有出去。

当天特别热,礼宾司副司王海容、翻译唐闻生女士,待在房间里闷得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这样,她们为了防止泄露机密,忍住没有从屋里出来透气。

7月9日凌晨4点,接送博士的轿车悄悄抵达别墅,博士戴着大檐帽和墨镜,一身裹得严严实实,乘车前往停机坪,登上了专机。

就在博士刚登上专机时,出现了一个“意外”。

伦敦《每日电讯报》驻巴的记者贝格,那时也在机场。

他突然发现,有一辆轿车停在了军用停机坪边,上面下来一个浑身捂得十分严实的人。

这个人走得很匆忙,十分着急地登上了巴航波音707客机。

而神秘人登机后,飞机也迫不及待地立刻滑行起飞。

作为记者,贝格敏锐察觉到其中有问题,并且,他还凭直觉猜出,那个人的身形与基辛格博士很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当即问在场的一位官员:“这架飞机要去哪儿?”

那名官员回答道:“中国。”

记者心中大惊:基辛格飞去了中国!

这在那时的国际环境下是一条大新闻,他抓紧时间向伦敦报社发了一通急电说:基辛格飞往中国。

就在博士出发准备前往北京时,美国那边也开始行动,确保这场秘密会谈万无一失。

总统特地把国务卿带去休假,正是这样他才对博士的行动一无所知。

而在公开访华的前一天,他才将博士前往北京的消息告诉了国务卿,但他并未和盘托出,而是给了另一个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博士是在访问巴基斯坦时,接到了北京的邀请,所以才临时改变行程。

这样一来,就将美国主动与中国交流、联系一事给摘开了。

抵达北京时,市内到处都还横挂着标语,他的副手询问陪同的黄华同志,标语上都写了什么。

他如实回答,说上面写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紧接着给出了解释。

这些标语之所以没有拆除是为了保密,对外继续营造两国以往的状态。

对于这一趟秘密之行,博士后来回忆评价,他认为那次出访的保密,是促成踏实改善两国关系的保证和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在连夜登上专机抵达北京后,基辛格博士停留的48小时内,中美双方进行了怎样的交谈?

他们有备而来

1971年7月9日中午,美方抵达了北京南苑机场,一下机叶帅陪同基辛格博士一行人吃了午饭。

下午四点半,在钓鱼台5号楼,中美双方展开了一场会谈。

在谈论过程,周总理等人发现,这次秘密会谈,博士有备而来,目的非常明确。

双方刚坐下,博士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了足足7厘米厚的发言稿。

双方会谈的开端,是从斯诺先生在《生活》一刊上发表的文章说起。

那篇文章详细讲述了他与毛主席会见的情况和细节,博士表示他和总统都仔细阅读了文章。

就他个人而言,他还顺藤摸瓜,阅读了斯诺先生其他有关中国的书记和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他真诚地说,总统让他代为向毛主席等领导人转达,表达他的诚挚问候。

总统非常希望,未来不久,他能够亲自访问北京。

这一番话显然是为尼克松访华做下铺垫,而这也是博士那次出行的核心使命。

周总理听后,点点头,非常礼貌回答说,他相信博士的态度,但至于后续总统能否访华,这还得看诚意和双方的默契。

随后,总理说,以中国待客之道,大家请他先开口发言。

博士便拿着那一叠厚厚的发言稿,开始引入会议的正题。

他一开场用“哲学”展开他对中国的认识,谈到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利益。

这着实让中方代表有一些不习惯,后来,参与那次会谈的章文晋同志回忆了博士发言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一开始大家对基辛格博士有些不解,大家认为博士很傲慢,很不适应他的风格。

开场博士便大量讨论哲学和一般性原则,这在他们那里听起来像是在说教。

尽管如此,中方没有一个人打断博士的讲话,等对方讲完之后,周总理率先发言。

他提出的第一点是“平等”,要按互惠互利的原则来,这一句话就给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了基调。

顺着这个话,总理讲到了中美人民的友好历史,还有万隆会议上中方对美政策的立场。

他说到,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友好,中国是愿意同中国坐下来谈判的。

实际上,中美之间并非完全没有交流,中美大使级会谈持续了16年,但始终没有实质进展,其中究竟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