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佳娣、史苗苗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本文约6000字,预计一盏茶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一套绘本竟做了3年!编辑直呼“这是我们部门有史以来做得最艰难的一套书!”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书,为何如此难做?编创团队经历了哪些“至暗时刻”,又是如何克服的?
做编辑要学习政策,做科普编辑更要研究政策。这是我做科普编辑十几年来受益颇多的一个心得。我们部门的《了不起的中国科技》曾获2022年度“中国好书”。今年我们新上市的《大江大河科普绘本》入选“2024首都科普好书”,再一次验证了研究政策对选题策划的重要性。
我儿子很喜欢大海。我在给他讲河流如何汇成大海的时候意识到:江河是个好题材,能讲的东西很多。于是,我便做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了一些相关题材的童书——《一条大河》《地图上的地理故事·长江》等,主要讲长江黄河的地理、文化等,画面精美。我们该从哪个角度策划,才能做出不一样的书呢?
后来“十四五”规划出台,第三十一章明确提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这让我很受启发,眼前一亮,脑海中突然就蹦出了四个字:大江大河!围绕大江大河的建设发展,从工程科技的角度切入,跟同类书一下子就能做出差异来!
机缘巧合之下,通过我们的总编辑刘玉一我有幸认识了科学出版社的金蓉老师,她是《了不起的中国科技》作者之一。又通过金老师认识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米金升老师。米老师从事交通工程建设与品牌宣传工作多年,他想把他们做过的工程写书出版。其中一个想法,便是讲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这不就是我们想做的选题吗?!
于是,我强压内心的激动提议:做一套大江大河的绘本。得到米老师的赞同和领导的支持后,我马上行动,准备各种资料、上选题论证会、选题通过、立项,《大江大河科普绘本》的选题就这样定下来了。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套绘本正式出版上市,却是3年后。一套绘本,我们整整做了3年!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们部门有史以来做得最艰难的一套书。
《大江大河科普绘本》(4册)
作者:米金升、马爱梅 等/著,石子儿 等/绘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童趣出版有限公司 出品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出版过程——质量是重中之重
这套书包含了长江、黄河、珠江、大运河的工程科技、文明演变、历史变迁、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等,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为了保证绘本的知识准确、易懂,我们找资料、查论文、找参考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关于文字内容,我们的工作主要包含:初审、精简文字、提炼标题、儿童化润色、编加文字等。
一、文字部分
1.从儿童性和专业性的角度考量,建议增删文本
本套绘本的作者都是多年从事水文、水利研究和工程建设的专业人士,他们提交的初稿,内容翔实,处处透露着对长江、黄河、大运河等的深厚研究和情感。我们深受感动,能理解作者想多介绍一些知识给孩子们,但同时对远超约定字数的初稿有点发愁。黄河一书交稿时的文字量约1.5万字,远超最初约定的文字量。对内容的取舍,编辑查各种资料,再三考虑,希望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内容,都是重要或有意思的知识。
在跟作者深入沟通且保持内容结构不变的前提下,编辑第一次先精简了一半文字,然后做绘图分镜脚本。待绘图完成后,排版阶段根据画面又做了第二次精简,才达到了现在版面的图文结构。
相较于精简文字,提出增补内容意见,尤其是专业性意见,对编辑来说挑战更大。《珠江:深中通道》一册在介绍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沉管的制造过程时,原稿叙述较为简短:“一大一小两个钢管套在一起,把钢筋笼放在钢管之间,浇筑上混凝土,他们就长在了一起,一下子就生产出了大管子。”
编辑查阅了新闻报道、纪录片等很多资料,发现制造沉管非常复杂,对整个工程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涉及多个环节,而且用到了焊接机器人。于是提出4点修改意见:(1)这部分内容很重要,建议扩充文本,提炼出小标题;(2)用“三明治”的比喻来形容沉管,对儿童来说更形象;(3)增加这样制造沉管的优点;(4)简要补充沉管制造环节和难度,以及解决方案——焊接机器人,让儿童明白工程的不易和智能性。这些专业性的建议均得到了作者的采纳和认可。
修改后的文字
2.确保文本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对书稿的审读中,编辑要考量文本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的地方作者为帮助儿童理解,将专业名词用口语化的比喻词代替。这种比喻有时会出现混乱或不够准确的问题。
比如《珠江:深中通道》在介绍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时,用“大管子”来形容沉管,但却出现了“混凝土管子”和“大管子”,容易引起混淆。编辑查阅资料后,建议增加一句解释:“大管子的学名叫作沉管。”让儿童明白大管子具体指的是沉管,这样就能区分两个“管子”了。后面的叙述都用沉管,也更能体现本书的科学性。
再比如,《长江:黄金水道》一册中出现了“布袋子”的比喻。但编辑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个比喻并不太准确。在和作者进行沟通后,编辑将“布袋子”转化成专业名词“软体排”,并用通俗的语言对“软体排”进行解释,这样儿童既能了解到名词术语,又能容易地理解这个概念。
3.提炼出小知识点,方便儿童阅读和思考
编辑在初审阶段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提炼出小知识点,设计成二级标题或问题,方便儿童阅读和思考。
《黄河:保护母亲河》一册原稿的知识点密集度非常高。比如,原稿只是简单地提了下,古人为了提高引黄灌溉效率,发明了多种水车,如龙骨水车、黄河水车等。这一句话并没有展开介绍,但却包含了很多知识点。编辑经过查资料发现这些水车各具特色,对古人种田、灌溉非常重要,于是便将这些水车提炼出来,请作者补充讲解文字,做成小知识点。各种水车的图结合补充介绍,不仅让儿童直观了解古人引黄灌溉的做法,也让画面显得很丰富。
下面两幅图,一幅讲的是黄河的决口改道,一幅讲的是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难度。编辑在初审时将这类重要知识点单拎出来,设置了一个小问题,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4.优化叙述逻辑,突出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不易
在《长江:黄金水道》一册中,作者原稿先介绍长江口深水航道的简单原理,然后简单提及“打开拦门沙,治理长江口”是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这样叙述没有体现出长江口深水航道这项工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对此,编辑建议:先突出表现这项工程的重要性,传达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梦想与追求,然后再介绍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原理。这样,前后逻辑更加连贯。此类建议得到了作者的认可。
5.为保证内容准确,还查阅了大量论文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为了核实知识点来源的权威性,编辑还参考了中国知网上的多篇论文。针对每个知识难点,分别列文件夹,把查找到的论文资料放入其中,也能很好地为三审三校环节提供清晰的资料来源。
二、图画部分
如果说儿童科普绘本的第一个难关是将作者提供的文字进行儿童化转换,那么第二个难关就是绘制插图。
图画部分,我们先根据文稿做分镜;然后搜集图片资料,撰写绘图脚本,发给画师;对画师的草稿、线稿、上色稿进行核对,反馈修改意见;再发给作者和专家确认。
1.将部分专业内容进行通俗化处理,并用原理图、步骤图等形式呈现
这套书的内容涉及很多工程的施工过程、科学原理、技术创新等,有些内容专业性很强,不太容易理解。对于此类内容,我们在做绘图脚本时,会尽量尝试用原理图、步骤图等呈现形式,便于儿童对相关内容一目了然。
比如,《长江:黄金水道》中对拦门沙形成过程的描述很专业。编辑在阅读后,建议作者补充拦门沙的形成原理,并和画师沟通用原理图来呈现。最终的呈现效果,能帮助儿童快速理解拦门沙的形成过程。
最终的呈现效果
但在实际绘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施工过程专业门槛很高,涉及细节非常多,导致绘图经常出现错误。比如在画《珠江: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施工过程时,关于沉管怎么在海底安家,第一版草稿只画了两个步骤。经作者讲解,编辑才明白原稿文字其实包含了5个步骤。于是,编辑重新查资料、找图片、撰写脚本,发给画师修改。经过反复修改多次后,再跟作者、专家确认,才有了最终的呈现效果。
改后的最终版效果
2.保证画面细节的严谨性
在编加和审校环节,我们非常重视画面细节的严谨性。
在《大运河:世界遗产》这本书中,我们画面上呈现了从古至今各朝各代运河边上的人文景观、繁荣商贸等,画面涉及人物服饰、建筑物、交通工具等多种表现。以下是审校环节提出来的一些细节问题。
服饰和发型问题:在下面这张图中,女人衣服应该是“y”字领;在元代,小孩头顶中间还有一块头发;官员的衣服也需要改为“y”字领。
科学性问题:这张图中,马车中间的杆需要连上。
下面这张图的船闸部分,有多处科学性问题需要修改。
①处的构造需要参考图片修改,是那种凹槽式的、连在一起的
②处的木板,应该是一块一块的,每个木板的两段都有圆孔,并且圆孔要一样大
③处,两端的绳子需要拉直
透视问题:下面这张图,船上左上角的人太小了,需要和前后船上的人物差不多大。
以《珠江:深中通道》的海上大桥为例,下面这幅图画的是伶仃洋大桥和中山大桥的施工场景。当时在线稿阶段,深中通道还在建设中,新闻报道的相关资料并不多。限于搜集资料不够全面、细致,编辑没有发现太多问题。待上色完成后,央视的《深中通道》纪录片在2023年播出,编辑根据纪录片核对后,才发现大桥的很多细节都需要修改。这一册的改图,工作量是四册书中最多的,历时也是最长的。编辑和画师备受“折磨”,最终也结下了不一样的“革命”友谊。
修改意见
改后的最终版效果
3.保证地理位置的准确性
在《长江:黄金水道》中,针对俯瞰图中建筑物的位置及高度比例等,我们在前期稍有忽略,审校老师提出质疑后,我们进行了非常严格的修改。编辑对照地图软件、查阅各方资料,将建筑、河流等修改如下:
以最后一张图为例,我们开始的上色稿是这样的:
第一版的上色稿
修改1:修改湖泊位置和建筑高度:
①湖的形状参考红框里面的大致改下外形
②这里的支流要合并,画一些绿化带
③苏州的地标性建筑153米,稍微再矮一点点,因为东方明珠是468米,是它的1.7倍
修改2:主要修改建筑高度和相对位置:
①这个塔153米,稍微比苏州的地标再小一些,大概是苏州地标的1/2
②圆圈里面的湖删去
③这里的河道关上,换成绿色草地
④这个建筑30米高,需要更小一些,比常州的再小一些,然后挪到圆圈位置
⑤挪到圆圈位置,然后变小
修改3:根据实际情况,为避免误导儿童,减少画师的创作成分,即删去下图中沿海的这条道路,边缘部分参考江水对面的陆地和草地处理。
修改4:修改河流的视觉比例。
①按照比例,这里的河水宽度应该和当前的黄浦江一样宽
②这个建筑只有10米高,需要再缩小一些。周围的公路可以模糊掉,会变窄很多
③这里用绿树挡住公路
④桥变窄一些,弱化下存在感
⑤这里的山变平一些,多放一些树,山再往边上挪一些
经过以上细节的修改,我们对插图细节的把控感更强了,下图是改后的画面:
修改后的上色稿
三、地图及相关问题
《大江大河科普绘本》重点围绕河流的治理和大河文明的发展展开,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河流走向、河口展示等地理特征的画面描述。
1.严格按照规范,咨询地图送审
具有这些特征的画面,在出版流程中的三审环节之前,都需要提前咨询相关部门是否需要送审,明确得到不需送审答复后,才能继续后面的出版环节。
针对长江口三级分汊、4个入海口的图片,我们先咨询了北京测绘院,得到回复要咨询地图所属地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编辑根据回复意见,找到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官网,根据网站提示,完成了线上咨询,并得到了明确的回复:不需要送审。
2.借助一切力量,让画面更精确
即便不送审,我们也借助地图软件等,尽量把画面描绘得更加准确。
修改前的上色稿
在上面这张图中,我们根据地图软件,不断优化了局部的地理特征。
①崇明岛:整个形状需要按地图优化一下
②长兴岛:有两个小岛,需要按照比例加一下。整体形状也需要参考地图优化一下
③横沙岛的外形,也需要再优化
④吴淞口的形状也需要参考下图优化
⑤左侧的高山尽量改成树林和建筑,按显示比例山是显示不出来的
⑥九段沙,第一个小岛形状优化下,弱化一下存在感,建议去掉勾线,整体的绿色也少一些
修改后的上色稿
3.平衡画面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此类画面既要表现规范又要保留手绘特征,这对插画师和编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比如,我们会遇到审校老师指出长江的主干流向不太准确的问题。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参考标准地图服务系统 (mnr.gov.cn)上的长江流域地图,让画师将长江主线拎出来,直接放上去。并要求画师不用手绘流水状,而是直接参考标准地图,适当加粗一下线条即可。
在创作过程中,编辑和插画师保持充分的沟通,努力在科普画面的艺术表达和科学性展现上做到平衡。
保证权威:邀请院士及多个领域的专家把关
1.八位权威专家审稿推荐
文图都修改完后,在正式进入出版流程前,我们还邀请了水利、交通、历史等领域的一线工程师、专家、学者来负责审读稿件,把关质量。光是负责审稿、推荐的专家,前前后后共有8位,提高了图书的专业度和权威性。
通过专家审读,我们能进一步发现书稿中隐藏的细节问题,最大化减少差错率。
2.中国工程院院士倾情作序
除此之外,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还亲自为这套书作了一篇长长的序言。序言中王浩院士提到:
“孩子们每了解一个知识点都如同走入一幅画卷,在打开视野的同时,也沉浸式地了解了大江大河……这套大江大河科普绘本既是科普,又是见证——科普长江、黄河、珠江、大运河的相关知识,见证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文化、经济、水利、交通、城市、生态等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王浩院士和8位专家的指导与把关,使得这套书的分量沉甸甸的,也让我们对这套书信心倍增。
3.征集图画书评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阅读推广人等的意见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是一波三折。选题立项定的开本是大16开,横开本。在进入流程时,我们特意邀请了图画书评委、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阅读推广人等为这套书提意见。他们对封面、开本、定位、装帧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综合他们的意见,我们把开本改为8开,重新设计封面,增加作者后记等,让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更能体现大江大河的大气与厚重,同时增加其家国情怀。
虽然在做这套书的实际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远不止这些,但在领导们的帮助与支持下,在几经波折与3年打磨后,今年6月这套书终于出版上市。在收到作者、专家、阅读推广人及各个渠道陆续返回对这套书的好评时,我们不禁热泪盈眶,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
9月,这套书入选“2024首都科普好书”;10月,加印5000套。衷心感谢为这套书出谋划策、提供帮助、作过贡献的所有人!
《出版商务周报》
2025年征订开始啦!
这里有有趣又有料的出版业专题报道
又有对业内焦点问题的深度解读
扫码订阅,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行业资讯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