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之称,守护着数量最多、年代最为久远的文物。作为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的大同,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城市。

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应用型高校,山西大同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紧依靠当地文化资源,长期专注于云冈学研究,以多元协同赋能地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聚焦地方特色

  培育文物保护人才

地方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本土专门人才。学校一是积极推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中国史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云冈学相关的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占全校专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云冈学已经成为学校“新文科”的龙头学科。二是紧密结合山西特别是大同地区文物保护的特点和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开展石质文物、壁画及古建筑三方面的人才培养。三是全力开发特色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和本科相关专业开设“云冈学概论”“云冈石窟研究史”等富有云冈学特色的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四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先后与云冈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山西省彩塑壁画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将家国情怀与文化精髓贯穿始终,激励学生在关注文物保护的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坚持问题导向

  创新文物保护技术

科技创新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现代文物保护事业不断进步的核心要素。地方文物保护技术的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推进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

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一是紧扣本地石窟文物保护现实需求,采用超声波仪、探地雷达、热红外成像仪和太赫兹时域光谱仪等技术,对云冈石窟主要病害进行检测与研究,并建立了云冈石窟风化等级预测模型。二是基于本地气候环境,聚焦材料创新,将红外吸光片与窟檐设计相结合,设计出了基于高蓄热性能相变材料的风化防护结构,初步实现了“不改变文物原状”“防护过程可逆”以及“防护和养护合二为一”的适应露天文物的风化防护。三是针对有机硅加固材料易开裂且阻拒液态水侵蚀能力一般的问题,通过化学改性和纳米增效双重强化,研制了一类超疏水、可自清洁的新型改性有机硅杂化加固材料,有望缓解液态水对文物的侵蚀,为解决石窟文物抗风化问题提供新途径。四是开发环保型保护材料与便携式修复设备,推动保护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地方文物保护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在数字化保护方面,学校积极应用3D扫描、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对文物进行高精度展示,不仅增强了文物数据的保存能力,还让更多人能够在线欣赏穿越千年的文化瑰宝。2020年以来,围绕云冈学和文物保护,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级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9项。

坚持深度融合

  推动产学研协作

产学研深度融合,既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现实需要。

学校一是以建设“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为大背景,紧紧围绕大同市以文塑旅、打造文旅品牌的发展需要,与政府部门联合开展专项研究和政策咨询,共同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保护政策和标准,共同谋划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逐步构建科学规范的保护机制,不断赋予文旅项目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实现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二是组织学生志愿者、学生社团参与大同市文化旅游活动演出,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大同市博物馆、云冈景区导游解说工作,组织师生创新创业团队研发以云冈元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组织大同市四区六县文旅部门负责人在每年新生开学季进行专场宣传推介活动。三是创作云冈系列舞蹈,让1600年前静默无言的云冈雕像动起来,助力大同市文旅事业发展并成为校地文旅合作的名片。

坚定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不仅是保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社会各界对文物保护热情的动力源泉。地方高校在文物保护过程中,应与地方历史文化深度融合,依托地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价值,传播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守护文脉。

学校一是注重平台建设,获批“雕塑艺术”“云冈舞”两个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获批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学校主办的《云冈研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核心期刊行列。二是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与云冈研究院共同编撰《云冈石窟艺术全集》,支持教师出版《山西石窟碑刻辑录》《塑写华夏》等著作,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展现云冈石窟独有魅力。三是注重以大同为核心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参与了《大同通史》《大同地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两部专史的修撰工作。四是注重科研育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最新研究成果全面融入教育教学体系,把云冈文化元素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全过程,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研学的大学生开放文物修复实验室、文保技术研发实验室及云冈文化展览馆,全力打造以“云冈文化”为统领的校园文化生态,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强化文物保护意识。

(作者系山西大同大学党委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3日 第06版

作者:赵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