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鸿章大摇大摆地跑到美国,想要给美国人瞧一瞧他的中国风。他特意穿上了太后赐的黄马褂,准备秀一波。不过,他一出现,旁边的美国人都穿着时髦的西装,简直跟他格格不入!
19世纪末,一向高傲的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他们治理下的国家跟外面的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内部有着各种矛盾,外部列强施加着巨大的压力,清政府急需做出改变。
李鸿章是清末朝廷中争议最大的人物,在他晚年的时候,不顾年纪依旧在外忙于奔波。1896年,结束了出使俄国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后,李鸿章就准备向西出发,访问欧美各国。
“把太后赏我的黄马甲带上。”
在临行出发前,李鸿章就特意叮嘱仆人收拾衣物的时候,一定要将黄马甲给装上,这代表了皇室对自己的重视,还彰显了清王朝的威风。
等到李鸿章从轮船上下来后,就看见岸边聚满了各色人群,他们大声的欢呼呼喊着他听不懂的话,李鸿章用手抚了抚身上的黄马甲,神色庄重的走下台阶。
为首的美国官员穿着西装打着领结,脚上穿着皮鞋,头发短短的,而周围的人群打扮的跟他们差不多,穿着他没怎么见过的衣服样式,其中还有不少女子看着他,和旁边人窃窃私语。
虽然不清楚这些人说的话,但李鸿章感觉他们在对自己这一行人指指点点,他们身上的中式服装和头上长长的鞭子,在美国人眼中是那么的稀奇。
路上,李鸿章内心的认知在不断的被刷新,原来房子能建这么二十多层,马路上的四轮汽车让他感觉非常新奇,还有那现代化的电梯和各种设施,种种一切都让李鸿章茫然又大开眼界。
在大街上,为了欢迎这位清朝官员的来访,不少街道的里都装饰着大清龙旗,看着在风中飘荡的旗帜,李鸿章的内心稍感一些安慰。
在这里,李鸿章等人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了国与国的差距,而这正是他们想要改变的,他们来到美国就是希望能过借助这个国家的经验和技术,来推动大清的发展,并且在国际上获得他们的支持。
短短的十天访问期限,每一天都能给李鸿章带来不一样的见识和惊喜,他在美国官员的陪同下参观了独立听、美国国会、自由钟等等,因为双方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李鸿章还曾闹出笑话。
在美国落榻后,李鸿章就按照以往的经验,给美国的大臣递上名帖,谁知对方看了他的名帖后,在意的不是他的身份,不是他要干什么,而是上面的字迹大小,认为这写的字太大了,是在小瞧自己。
等到李鸿章收到对方的帖子后,发现上面的字迹比自己送出去的还要大,在国外被外国人这样压一头,让李鸿章非常的生气,觉得自己要是就这样放着不管,这不是在丢大清的脸,于是他专门制作了一个更大的名帖送了过去。
谁知这一举动却成了对方的笑点,等到事情传出去后,李鸿章一时之间成了笑谈,这令他更加的气愤,却没有办法,毕竟这又不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没有人让着他。
在国外的时候,李鸿章对当地的报纸很感兴趣,报纸是了解一个地方最快的途径。
在了解到美国有很多政党存在后,李鸿章感觉很困惑,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政党太多会不会让国家混乱,报纸能否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
李鸿章的话让采访的记者笑而不语,记者对此评价他天真而幼稚,这就是双方对政治结构的观点不同,在李鸿章心中,大清那种模式才是最正确的,而不是像美国这里有各种政党,每个都有不同的想法。
访问结束后,李鸿章又坐轮船前往其他国家,这一趟欧美访问之旅,让李鸿章涨了不少的见识,他还专门体验照了X光,这种神奇的技术让他叹为观止。
李鸿章在回国后,将所见到的一切都讲述给了光绪和慈禧,他提出了很多设想和建议,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二人都未听取他的意见,而是给他一个没有实权的职位,令他叹息不已。
参考信源:《<纽约时报>里的晚清史:李鸿章访美记》——澎湃新闻2019-07-0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