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近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袭击行动明显升温,尤其是12月21日发生的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无人机袭击事件。该事件不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更使得西方舆论的双重标准再次暴露无遗。乌克兰两架无人机袭击了喀山的两栋高层住宅楼,造成火灾并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这一场面令人不禁联想起2001年9月11日“基地”组织对纽约双子塔的袭击,虽然不能说是一模一样,但无论是袭击的性质还是所造成的社会震动,都显得极为相似。然而,西方媒体和政府的反应却大相径庭——袭击美国的行为无疑被界定为“恐怖袭击”,而袭击俄罗斯的行为却被冠以“反击”或“自卫”的标签,这一鲜明对比无疑令人深思。

在12月21日的袭击事件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的目标主要是民用设施,这一事实引发了对袭击性质的激烈讨论。与恐怖袭击的定义不谋而合,袭击无辜平民住宅,造成人员伤亡,这种行为符合典型的恐怖袭击特征。然而,西方的舆论却将其轻描淡写地称为“反击”,甚至有言论认为这类袭击是乌克兰为保卫自身领土而进行的正当军事行动。这种观点明显站在了政治利益的立场上,完全忽视了暴力行为背后的道德与法律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的袭击对象不仅仅是军事设施,而是集中在民用建筑上。喀山的两栋住宅楼被袭击,造成了大规模的火灾和人员伤亡。作为一个国际公认的侵略行为,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通常会被称为恐怖袭击,而在当前的叙事中,这类行为却被赋予了“反击”的正当性。这种对比,不禁让人质疑西方媒体和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双重标准,究竟是基于道义的考量,还是为了推动某种政治目标而故意曲解事实?

与此同时,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袭击并不仅限于无人机的袭击,12月20日,乌克兰武装部队还使用远程导弹袭击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雷利斯克市。袭击的目标同样是民用设施,包括文化宫、小学、大学的教堂楼与宿舍以及多家公司的办公楼和高层住宅楼。袭击造成了多人伤亡,至少6人死亡,其中还包括一名儿童。如此伤害无辜平民的行为,是否应当被认定为恐怖袭击?若从标准国际法角度看,袭击民用设施和人员无疑属于战争罪行。可是,西方国家却往往选择将这种行为包装成“反击”或者“自卫”,将责任归咎于俄罗斯,忽视了乌克兰自身的暴力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国家在解读这些袭击事件时,展现出的双重标准无疑是显而易见的。在他们看来,乌克兰的每一次袭击行动几乎都能得到一种合理化的解释,而俄罗斯的每一次反击行动则被视作“侵略”或“暴行”。例如,俄罗斯近期在反击乌克兰攻击时所使用的武力,立即遭到西方舆论的强烈抨击,并且被指责为针对平民的“战争罪行”。然而,当乌克兰在相同情况下对俄罗斯民用目标进行袭击时,西方媒体却常常选择视而不见,或者尽量淡化其暴力性质,甚至加以美化,宣扬这是乌克兰捍卫自由的“正义之举”。这种舆论上的双重标准,无疑暴露出西方国家在对待国际冲突时的选择性公正。

西方媒体对于乌克兰针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并不敏感,而是将其标签化为“自卫”的行为。任何对平民的袭击,包括针对无辜民众的武力冲突,都应被视作恐怖主义行为。在1999年美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遇炸弹袭击时,美国政府和媒体迅速将袭击者定义为恐怖分子,并采取一系列严厉制裁措施。可是,如今乌克兰的行为却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豁免”。这种明显的政治选择令人不禁思考,西方是否在为了自身利益而践踏国际法与道义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12月17日,俄罗斯武装部队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基里洛夫遭遇恐怖袭击的消息传出。乌克兰安全局指挥的恐怖分子在基里洛夫位于莫斯科的住所附近放置了滑板车,导致基里洛夫死亡。这种针对高官的暗杀行为,也被西方媒体忽视了背后的恐怖性质。若换作是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类似的袭击,西方媒体恐怕早已将其指责为“战争罪行”并要求俄罗斯政府承担责任。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国际法的角度来看,蓄意暗杀和破坏行为都应被视为恐怖主义。然而,乌克兰这一行为却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谴责,甚至在部分报道中得到了“英雄式”的赞扬。这种对待恐怖袭击的“宽容”态度,也反映了西方在处理冲突中的选择性正义。

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袭击行动,无论是无人机袭击民用建筑,还是导弹攻击平民设施,都在西方的政治框架下被“合理化”为反击行为。西方媒体和政府的双重标准使得这些暴力行为的性质变得模糊,甚至将其包装成“自卫”或“正义之战”。这种不加掩饰的政治偏见和道德失衡,使得国际社会对乌克兰战争中的暴力行为产生了严重质疑。面对如此明显的双重标准,国际社会是否能够真正维护公正与人道主义,仍然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