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今视频
新闻发布会现场(熊燕 摄)
12月20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召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介绍我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省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章国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项叶萍,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刘清梅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熊燕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先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先生,省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章国勇先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项叶萍女士,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刘清梅女士,请他们介绍我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席宏先生作介绍。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熊燕 摄)
席宏: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宣传推介。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省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全省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仍然是制约我省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一个明显短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力量较弱,能力不足。
为破解这一问题,厅党组研究决定,把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主抓手和突破口,以加强“服务端”为突破,推动和促进创新“供给端”与技术“需求端”的精准高效对接,从而更好地推动和实现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总的考虑是:依托省科学院建设“1”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同时在设区市建设“M”个市级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在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N”个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服务+数字化赋能”模式,在增强各中心自身建设和功能的基础上,省中心负责统筹协调、调度指导;M中心依托身处产业一线,了解地方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优势,重点收集、凝练技术需求;N中心重点收集、发布本单位、本领域科技创新成果,从而构建省市联动、各方协同、分工明细、联系紧密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全省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和高质量转化。
今年6月,省委科技委第一次会议专题审议通过了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半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效,其中,比较突出的:
一是体系架构初步成形。截至目前,省中心已正式获批为事业法人单位,人员、内设机构、管理制度基本到位,正在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各设区市积极推进M中心建设,其中,南昌、赣州、鹰潭、新余分中心已挂牌运营,吉安、萍乡、宜春计划年底前完成挂牌。南昌还同步在高新区、经开区、小蓝经开区建设了3个分中心;赣州围绕现代家具、稀土等重要产业链建立了多个分中心,并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运营。N中心建设方面,南昌大学整合大学科技园和新质生产力研究院等,建立了转化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10所省属高校和省农科院、省林科院2个省属院所,通过整合原有技术推广、转化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等机构力量,设立了转化中心。
二是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体系能否真正发挥作用,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能否吸引更多的专业服务机构和大量技术经纪人参与,能否不断提升专业人士参与成果转化的活跃度。为此,一方面,我们坚持引育结合,在大力引进专业服务机构的同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设区市科技局,积极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累计组织38期培训班,为各成果转化中心培育和输送2800多名合格的技术经纪人。尤其是联合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举办了两期全省技术转移高级人才培训班,培养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105名。另一方面,为更好地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畅通技术转移人才职称晋升通道,我们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增设了成果转化职称序列,联合制定出台了技术经纪人职称申报的相关政策文件,解决了长期困扰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的晋升问题。
三是创新导向进一步优化。为不断强化质量、绩效、贡献的价值导向,进一步压实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高质量成果转化的主体责任。我们在去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对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立排行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评价指标和工作流程,继续组织开展年度评价工作。从数据分析看,我省省属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情况向好,技术交易更为活跃,科技投入产出比进一步跃升,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力度不断加大,“指挥棒”的效应得到了更好体现。
总的来说,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局良好,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日益活跃,技术合同成交额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强劲增长,截至目前已突破2000亿元。但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扎实推进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和高质量转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建好用好服务体系。
一是健全网络。进一步发挥好省中心的统筹协调作用,指导推动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建立更多的M中心和N中心。
二是提升能级。不断丰富和增强各中心核心功能,对外链接省内外优质成果资源,吸引更多专业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入驻。探索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发起设立成果转化子基金,加强科技成果孵化和科技企业培育工作。
三是增强活力。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服务体系建设。
四是深化改革。在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基础上,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和先使用后付费、尽职免责等制度,有效破解制约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
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并恳请大家更加关注、关心全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
谢谢大家!
徐承:谢谢席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人民网记者(熊燕 摄)
人民网记者:在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高校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方,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关工作情况?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勇(熊燕 摄)
王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上多管齐下,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省教育厅专门成立负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关处室和直属机构,并推动高校构建全省“1+M+N”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N中心。例如,南昌大学依托校技术转移中心和新质生产力研究院,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搭建校内外“双向”高速交互的转化服务平台;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高校新设或重组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强化制度建设和政策支持。
二是推动高校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在高校分类评价中的权重,引导和推动高校健全完善内部评价制度。例如,南昌大学提高社会服务在院系考评和教师评聘中的权重,并将院系成果转化与工程硕博士招生指标等挂钩;江西师范大学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学院和科研机构年度科研基本任务,从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绩效奖励等多方面引导教师参与转化。
三是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我省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领域,开展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强化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启动实施高校科技服务“进园入企”专项行动,印发行动方案,推动高校选派专业教师入企助企,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产学研协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四是培养技术转移转化专业队伍。依托国家(江西)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今年以来高校共培育技术经纪人316人(其中高级33人,中级108人)。推动高校自主组织相关培训,累计培训超2000人次。指导高校加强相关学位和专业建设,华东交通大学新增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景德镇陶瓷大学等8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
五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分产业链梳理高校可转化重点科技成果442项、专利1.3万余件。加强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控集团、地方政府和园区的协同联动,今年已组织大型科技成果推介活动5次,推介科技成果180余项,共吸引100余家投融资机构、300余家企业参与。组织开展2024年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优秀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指导推动高校举办成果对接沙龙、技术路演、投融资对接活动100余场。组织举办2024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江西会区),南昌大学等10所高校承办13场国际会议,围绕新材料、航空航天、稀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深度合作交流,拓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国际视野与合作渠道。经过不断努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氛围日益浓厚。截至12月10日,高校登记技术合同2788项,成交金额11.26亿元,登记数和合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85.2%和92.1%。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继续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建好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
江西卫视记者(熊燕 摄)
江西卫视记者:技术经纪人的职业前景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能否介绍一下我省在加强科技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调动技术经纪人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上有什么创新举措?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项叶萍(熊燕 摄)
项叶萍:为加强全省技术经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省在工程系列职称中增设技术经纪专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省科技厅制定出台《江西省技术经纪工程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条件(试行)》,注重引导技术经纪人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发挥实际作用。
一是坚持畅通职称申报渠道。打破地域、所有制、身份、体制内外等限制,在我省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全部纳入职称申报评审范围。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由职业者中,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为目的,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等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技术经纪专业职称。
二是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不再把论文、课题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做到“干什么、评什么”,着重考核技术经纪人才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和创新成果,结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域特点,重点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科技投融资服务、科技型企业培育与服务、科技会展项目与科技对接活动等方面对技术经纪人才进行评价,基本涵盖了技术经纪主要工作范围。
三是坚持打造优秀人才评审“直通车”。设立正高级、副高级技术经纪人才破格条件,对于作为项目主持,为省内重点企业、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通过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突出经济社会效益,单项转化后产品创造的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或1000万元以上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可破格申报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域取得突出业绩成果,主持建设和运营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或区域、行业、省属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优秀人才,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下一步,省人社厅将印发《关于开展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授权省科技厅组建技术经纪工程技术人员高、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指导评审委员会按照《江西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要求,规范、有序开展技术经纪专业职称评审工作。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熊燕 摄)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我们了解到,省科学院是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建设主体,请问该中心目前的建设进展情况怎样?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省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章国勇(熊燕 摄)
章国勇:今年7月18日省中心在省科学院揭牌半年以来,省科学院全力推进1+M+N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省中心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在省委编办的大力支持下,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已正式获批为事业法人单位,制定了三定方案,抽调全院43名硕士、博士组建了专职团队,出台了规章制度,协调相关设区市、赣江新区和12个省属重点高校科研院所陆续挂牌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分中心,10月31日,召开了全省“1+M+N”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会,明确了 “1”“M”“N”的任务分工,建立了工作对接机制,从而推动了“1+M+N”的成果转化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二、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路径初步明晰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产业研究-供需对接-金融服务-数字化赋能”各环节开展积极探索。
围绕制造业“1269”行动计划开展产业研究,重点形成了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产业分析报告,对锂电、智能手机触控屏等细分领域制定产业链全景图、重点产品清单等五图六清单。
供需对接主要是挖掘真实需求,梳理科技成果,并进行精准匹配,会同M、N中心实地走访企业100余家,挖掘有效需求200余条,征集省内高校院所成果1000余项,梳理中国科学院成果1300余项,同时链接上海技术交易所、万方等国内大型数据平台的数据6万余条。
科技金融服务主要以省“兴赣基金”为母基金,与天津和君咨询公司正在共同发起设立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将真正实现投早、投小、投硬、投长期的效果。
数字化赋能主要是搭建了2个平台,“江西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线上平台”,搭载“找成果、找需求、找专家、找机构、找服务”等功能模块,建立了各模块的数据库,已对各M、N中心开放试用中;工业过程虚拟验证平台,帮助企业中试实现从分子尺度到工业规模的高效、高精度计算仿真。
三、成果转化系列对接活动影响初步彰显
承接了202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江西活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走进江西”路演活动、科创倍增对接活动等系列活动,调研并链接了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市工科院、国家技术交易东部中心等创新资源,通过系列活动为300多家企业、100名科研人员提供合作平台,促成供需双方达成合作意向20余项通过系列活动,推动了一批重点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其中4N5-4N8级高纯石英的中试平台在南昌经开区落地,“新一代聚乳酸原料端至应用端全生态产业链构建”验证示范平台正在赣江新区落地;铝灰渣资源化、无害化、绿色化应用正在贵溪市落地。
下一步,省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全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统筹枢纽作用,主要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方案;二是促进供需对接,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三是发挥基金的资本撬动作用,加快推动江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设立;四是推动中试体系建设,统筹M、N中心与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五是积极促成项目落地,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江西。
经济晚报记者(熊燕 摄)
经济晚报记者:我注意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科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请问我省在破解难题方面建立了什么评价激励新机制?
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处长刘清梅(熊燕 摄)
刘清梅: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确是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等等,都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我们在全国率先组织对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立排行榜,建立长效机制,连续两年分别发布了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名前十的榜单,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效能(包括:技术合同当年到账金额、技术合同和科技成果登记数、科技投入产出比、财政资助的项目成果转化比例等),二是成果转化能力建设情况(包括:技术转移机构数、专职和兼职从业人员数、创办企业数等)、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情况(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分配的现金及股份总额和总人次、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人均强度等)。这就是一项全新的成果转化评价激励机制。
从组织开展和评价结果来看,我省省属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整体向上向好,“指挥棒”“风向标”的效应得到了较好体现。从年报数据显示,在测算指标和赋值一致的情况下,2023年定量分值较上年整体有所提升,高校平均分增幅13.4%,科研院所增幅10.7%,有2所高校分值上升到80分以上(上年都在80分以下)。技术合同成交项数达到6403项,较上一年增长9.9%;合同总金额为21.6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09%;当年到账金额为14.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27%。科技投入产出比达到46.51%,是上一年的7.5倍。
同时,从评价指标上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数据填报不规范、技术合同未“应登尽登”(如在技术合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数据与学校内部统计的横向课题经费数据差距较大,某高校2023年度在系统内登记的技术合同占比仅为28.92%)、应用技术类成果登记数量下降等问题。
排行榜的发布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从中也涌现了一批典型经验。如江西理工大学聚焦稀土、铜、钨、锂电、钢铁等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从成果源头做好有组织的科研攻关,探索出了一条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架起科技成果产业化“铁索桥”的“七个一”模式。景德镇陶瓷大学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收益机制,结合学科特色,提出“赋权转化+先用后付”的科技成果集成转化新模式,实施科技成果供给与使用“两端”改革,成功推动多项专利成果转化应用等。
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优化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调整完善指标权重,增加对技术合同成交情况中当年到账金额等“硬指标”权重,降低引导性指标权重,统一数据来源及填报口径,扩展排行单位,建立分类评价机制,进一步真实、客观和全面地进行评价。同时,对排行榜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对反映出来的短板问题及时总结并督促改进,营造科技成果转化浓厚氛围,加快推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产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徐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网站
1、
2、
3、
科技局电话:0791-83884235
科创平台电话:0791-83880509
微信公众号:ncskjj
南昌市科技局:http://kjj.nc.gov.cn/
南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www.ncskj.cn
南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QQ群:318482850
联系地址:南昌市高新区南昌科技广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