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著名战役之一,战役历时65天,其惨烈程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中还属围剿黄维兵团一战最为艰苦,该兵团的隶属4个军,共计11个师,而这11个是基本上清一色的全是美式装备,最次都是日式武器,坦克、大炮、卡车应有尽有,是老蒋妥妥的“贴心小棉袄”。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在中原野战军的不断打压下,黄维的第12兵团最终被围困在了双堆集,这时候刘伯承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随即就准备对黄维进行最后的围歼行动,老蒋一看这架势差点“驾鹤西去”了,赶忙派去周围的部队前去救援。
当时黄维兵团虽然坐拥数十万大军,以及碾压我军数十倍的武器装备,但是大机械部队也是要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原本的优势,对于善于打游击战的解放军来说,黄维的那些“铁疙瘩”根本就不好使。
蒋介石
再加上,国民党不正义的行为已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以至于百姓们见到他们都是躲着走,路过的村庄没有一个人愿意给国军伸出援助之手,现在黄维兵团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缺粮少水,那些卡车、坦克的燃油更是所剩无几,现在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等待友军增援。
因此中野认为这时的黄维兵团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为惧。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军成功地歼灭了黄百韬军团,而且还策反了黄维军中的一支部队,给予黄维不小的打击。
黄维
本以为胜利近在咫尺,直到我军发起总攻时,才知道攻打黄维兵团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而黄维也没有放弃抵抗,根据我军重火力不足的缺陷,利用战车摆成一个“阵法”,形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移动堡垒,我们姑且称它为“铁王八”阵法,使得我军在之后的战斗中吃了不少苦头。
一连进攻数日都不得其解,不但没有予以敌军重创,反倒是消耗了我军大量的实力,中野指挥部见情况不对,立马停止进攻,开始寻找破阵之策。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要想破掉黄维兵团的“铁王八”阵型,唯一的办法就是有足以破壳的利器。
黄维兵团剧照
但是中野仅有的几门迫击炮,在挺进大别山时期,为了能够急速行军都丢掉了,重火炮反正是一个没有,但是汽油桶倒是有不少。一名叫聂佩璋的战士,他本是国军的工兵,在一次战斗中被我军俘获,而后选择加入了解放军。
他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他最擅长的就是将一些“废弃物”变废为宝,制作成威力惊人的土武器,当全军都在为重火力发愁的时候,他盯着汽油桶陷入了沉思,心想着能不能把汽油桶改造成一个“超大口径”的大炮呢?
解放军
说干就干,经过他的努力和反复试验后,发现汽油桶真的可以将炸药包喷射出去,不仅有着惊世骇俗的威力,还有着300多米的射程,爆炸产生的余波,炸弹落点20米以内没有活物,障碍物瞬间灰飞烟灭,可以弥补我军在重火力上的缺失,攻坚战力量也会大大提高。
之后这种炮被取名为“飞雷炮”,在之后与黄维兵团交战的时候,“飞雷炮”初次亮相就给所有人带来了惊喜,国军原本坚不可摧的“铁王八”,在“飞雷炮”下就如同豆腐块一样,三下五除二就把国军给打怕了。
飞雷炮
数以千计的炸药包配合着上百门飞雷炮,很快就把国军的铁壳给敲碎,只剩下几个零散的部队,之后我军向其发起了总攻,在强有力的追击下,黄维兵团只剩下几个残破不堪的军队了。12月10日,粟裕将军又抽调了华野三个纵队和特纵大部,支援中野围歼黄维兵团残党,直至15日,黄维兵团被消灭,黄维欲逃无果,最终被我军俘获。
对于淮海战役的评价,历史教材中提到“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由此不难看出其历史地位和意义。
飞雷炮
反观中野围歼黄维兵团之战,又可以说是黄海战役致胜的关键,而彻底击溃黄维兵团,又是这“飞雷炮”,不得不说正是我军自制“土炮”的出现,才能盘活整个战场,被炸蒙了的国军,更是把这个炮称作是“没良心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