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今书坛盛行这样一种风气:重草书而轻楷书。如果大家看一下各大书法展最后的获奖作品,几乎看不到楷书的身影。之所以如此,一来是草书符合不少书法家“追求个性”的要求,更利于抒发情感;二来草书有极强的即兴性,就算出现失误,也容易自圆其说。
所以,很多“大师”写草时抛开了传承至今的笔法,随心所欲,使得草书逐渐与“鬼画符”“丑书”画了等号。如果我们想学到正统草法,就得跨过当代,以古人为师。启功在学习草书时有一个窍门,就是先以日本名家的作品为师,积累一定基础后,再学习晋唐诸家,这样循序渐进,终有大成。
为什么要以日本书家为师呢?启功这样说:“羲献深醇旭素狂,流传遗法入扶桑。不徒古墨珍三笔,小野藤原并擅场。”在他看来,岛国书家继承了王羲之、张旭、怀素真实笔法,得其精髓,而且“实传东晋六朝以来真谛,盖自墨迹熏习,不染刀痕蜡渍也……与中土中唐以来名家,固兄弟行也。”
所以说,临摹他们的法帖,一来能学到丰富的笔法和技巧,二来他们水平能与唐人相比,也符合“取法乎上”的原则。卷菱湖被誉为“日本草圣”,他的字融合王羲之、张旭、怀素、空海、小野道风等人笔法,称得上中日两国草书的“集大成者”了。
在三之丸尚藏馆内,珍藏着卷菱湖唯一一件大草作品——《千字文残卷》,此作是他晚年所写,从“府罗将相”一句起直至结尾,总计500余字,单字大小足有8厘米,洋洋洒洒,气质雄健,笔路细腻,细节满满。
书写时先空中取势,再顺锋而入,起笔形成一个小虚尖,随之按压、衄挫、调锋,转至在中锋行笔,没有直来直去的单调书写,而是动作丰富,笔画遒劲多姿,骨肉匀称,边写边有提按、轻重、粗细变化,收笔干脆利落。
点画牵丝引带,转折处圆笔为主,绞转灵活,如“折钗股”,有韧性、有张力,锋芒含蓄。《草书千字文》结字因字赋形,有横、纵不同的字势,上下结构的字往往以纵取势,疏密错落,连绵纵长,字与字之间呼应紧密。左右结构的字以横取势,舒展开阔且有高低对比,动势十足。
卷菱湖这部作品笔笔有区别,字字不雷同,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处理都大有学问,得到了晋唐墨迹与“三笔三迹”之真传,通篇潇洒流畅、美不胜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件作品足以令国内写丑书者汗颜,值得我们好好临摹学习,是上追晋唐的“捷径”。
而今,我们将卷菱湖《草书千字文》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独家推出一款经折装,以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