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寒冰报道英国城市足球集团中国区CEO、深圳新鹏城董事长汤锡钢在本次研讨会上着重谈及应大力发展社区足球,从最基层建立完善的足球培训、竞赛和文化体系。社区足球的确是欧洲、南美以及日本等足球发达国家的足球产业根基,这些国家庞大的足球人口,包括足球从业人员及其亲朋好友,以及基数更大的球迷群体,绝大多数都是生长在社区足球环境中,共同构筑了发达国家足球金字塔坚实稳固的塔基。

中国足球想要在未来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社区足球的普及发展和代际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根植于社区的市民阶层通过足球产生归属感与自豪感,才可能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到足球中去,进而从精神内核上形成真正稳定的、可持续代际传承的足球人口,为足球发展建立基数足够庞大的塔基。

欧洲、南美和日本的社区足球形成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政治条件各有不同,欧洲和南美社区足球基本都有超过百年的底蕴积淀,日本足球则是从1993年职业化之后才开始深耕社区足球,韩国基于城市的社区足球生态成型则更晚。但这些足球发达国家的社区足球精神内核高度相似,即基于社区这个最小的人群聚居单位,通过定期共同参与的足球活动,形成高度认同的情感共鸣,赋予足球之上的相同阶层和本地化归属感,并逐级上升到市区、城市、更高阶行政区和国家层面。

欧洲和南美的社区足球伴随燃气和电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人口高度密集背景下,彻底改变了大多数涌入城市社区的人群习惯的社会生活形态。足球是释放工人与平民阶层工作与生存压力的优质群体运动,最早的业余俱乐部通常以工厂、学校、教会或酒馆为核心,由有着高度趋同的工作和生活规律阶层成员组成,因而天然形成代表不同社区、阶层的群体归属感。

这些社区足球背靠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职业细分人群,普遍诞生于早期工业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社区足球文化在初始阶段就是阶层与身份契合下的群体自我认同,社区成员通过积极参与社区足球运动,支持代表社区的足球俱乐部,获得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社区和所在的业余俱乐部也会通过不断优化当地的足球运动,采取各种措施鼓励社区居民更多参与与足球相关的活动回馈社区,形成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进而演变为代际相传的归属感传统。

此外,社区足球天然的家庭参与属性,以及将社会基层青少年的闲暇时间和精力导向健康的足球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自幼培养青少年热爱运动、积极竞争、刻苦努力和树立团队与家庭观念的精神内核属性。十九和二十世纪欧美社区足球发展的早期和成熟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青少年与市民阶层的社会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社区足球培养出的本地归属感,又以足球文化的形态,通过代际相传的方式稳定传承,确保了社区足球发展长年的可持续性。

正是这种建立在归属感上的可持续性发展,才是欧美足球产业经久不衰的精神内驱力。经过上百年的社会变迁,依然能够以社区足球为最小单元,共同组成欧美足球产业稳定且庞大的塔基。

中国足球缺少社区足球文化,根本原因在于高速的迭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再加上全球最大量级和距离的人口“就业向”流动,以及城市社区缺乏足够的软硬件进行基层的足球活动。职业俱乐部“企业化”+社区足球缺乏基础设施和归属感文化引导,是足球第三世界国家社区足球难以发展的普遍问题。

足球新兴国家的社区足球,日本是个中翘楚。根本在于他们1990年代初创办职业联赛时,就吸取了之前职业俱乐部企业化、校园足球无法打通进入职业队的上升通道的教训,从一开始确立了职业俱乐部扎根和深耕当地社区,借鉴了德国社区足球的运作模式,通过由职业俱乐部牵头向下直通社区,培养社区足球文化的方式,短期内完成了日本足球的社区化。

日本形成了与欧美社区足球内核相同的精神构成:以家庭为最小单位,中年家长为社区足球的核心主体青少年球员提供情绪价值和足球文化教育,更年长的球迷长辈则代表着社区足球文化的源流与归属感,青少年球员通过日常训练、比赛以及来自家庭和俱乐部的文化熏陶,完成足球和文化上的双重成长。

J联赛俱乐部必须遵循的“地域密着”原则,确保其与所在地域市民、政府和企业深度融合,从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就彻底杜绝了之前的俱乐部企业化导致与当地社区的疏离。职业俱乐部还被要求尽到积极与社区共同发展足球文化的义务,不仅要将俱乐部训练、比赛设施与社区足球分享,还要定期与当地球迷互动,由此不断强化当地社区与职业俱乐部之间的情感与文化联系,进而增加当地市民对俱乐部的归属感。

现代社会的社区生态已经与二战前完全不同,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也都在由政府和足协投资,全面翻新和增加社区足球的球场,向社区居民提供更多足球方面的公益培训、服务,在欧美日普遍的老龄化时代让社区足球能够保持足够的活力。目前足球第三世界国家如中国、东南亚国家、印度、美国、加拿大都在加速推进社区足球的发展,日本的成功经验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所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