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后迎来了重要的发展转型期。12 月 11 日下午,多鲸在深圳深科技城举办 2024 多鲸 EE 年会暨「智汇鹏城·共创教育 AI 新未来」未来教育创新大会。在五育融合分论坛中,多鲸邀请了素质教育领域的多位专家,包括梁颖琳(卓越教育集团投资合作部总经理)、卓世贤(课外喵创始人)、李亚尼(源码熊联合创始人&总裁)、杜树华(树华美术创始人)、李伟(欢乐童年总裁)和廖阅(课后邦/飞阅课后创始人)。
他们围绕素质教育市场的发展趋势、新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行业的重心逐步从学科类培训转向非学科类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多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然而,这也对机构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持人以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拉开讨论:「如今的素质教育还图什么?是骑虎难下、抓住一根稻草,还是着眼长远布局,规划更大的棋盘?」对于这一问题,各位嘉宾从实践和战略的角度展开了精彩分析。
梁颖琳分享了卓越教育集团的战略调整。她指出,科技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卓越教育通过编程、人工智能、无人机教育等核心领域的布局,致力于打造多维度科技教育体系。这种创新性的教育内容不仅迎合了「双减」政策的要求,也为未来社会培育更多科技型人才提供了可能。
此外,梁颖琳透露,卓越教育集团在布局科技教育的同时,也在探索老年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两大新兴领域。少子化趋势带来的挑战促使教育机构逐步延伸服务链条,以覆盖更广泛的人群。例如,老年大学的尝试旨在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而儿童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发则旨在应对学生心理压力增加这一社会现象。
她表示:「我们并不只是应对市场的短期调整,而是在为未来 5 至 10 年的教育行业格局布局。」
与此同时,李伟从欢乐童年的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另一种稳健的战略选择。李伟认为素质教育的基础素养需求依然稳定且广泛。李伟从实践角度分析了素质教育的需求特点。他指出,欢乐童年一直专注于思维课、口才课、美术课这三大基础素养领域,无论是「双减」政策前还是政策实施后,其核心战略始终未变。他认为,这些基础素养课程是家庭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刚性需求,且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李伟强调,虽然「双减」政策带来了市场调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竞争格局,为专注于素质教育的中小型机构创造了更多机会。通过坚守核心领域,欢乐童年不仅稳固了品牌形象,还为未来发展积累了资源和经验。
李伟还特别提到了心理健康和思辨能力课程的潜力。他表示,家长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关注正逐年上升,心理健康和思辨能力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赛道。他特别强调,通过聚焦基础素养领域,中小型机构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
课外喵创始人卓世贤则从课后服务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素质教育的行业竞争态势和未来方向。他指出,课后服务作为一种可以在学校内面向学生收费的重要政策载体,为素质教育在公立学校的拓展提供了多重可能性。
卓世贤认为,课后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首先是「双减」政策实施前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市场规范和资金监管尚不完善,大多数机构采用粗放型的运营模式。许多课后服务项目在没有明确标准和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开展,导致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这种状态使得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信任感不足,也限制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课后服务进入了政策规范阶段。教育部要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普及课后服务,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来运营相关项目。在这一阶段,课后服务不仅成为学校收入的补充,也逐渐成为提升教师福利的重要手段。学校的积极参与以及政策的明确引导,推动课后服务从零散、混乱的状态向标准化和制度化迈进。
2024 年国务院在促进消费的会议中首次提出要引导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标志着课后服务进入了市场化发展阶段。这一政策信号进一步推动了课后服务的规范化和市场化,为素质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卓世贤强调,课后服务的核心在于校内服务的独特性。与校外服务相比,校内课后服务具有更高的家长信任度和认知度。其收费模式和组织形式也更加规范和透明,使得家长更愿意接受。这种独特性不仅为公立学校和素质教育机构的合作提供了便利,也成为素质教育在校内发展的重要抓手。
他指出,素质教育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与学校的合作。在学校内开展的课后服务,无论是课程内容的提供、教学设备的支持,还是学科和非学科类赛事的组织,都将成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合作,课后服务能够更好地结合学校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素质教育市场在「双减」政策、科技驱动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态势。教育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多个关键问题:如何平衡校内与校外教育的差异,如何实现教育产品的可持续性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路径。通过对行业内多位专家的深入讨论,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回归教育本质,深耕专业领域,协同创新,共享市场机遇。
源码熊联合创始人李亚尼从校内编程教育的实践出发,分享了企业如何在公立学校场景中找到生存之道。源码熊自 2018 年成立以来,专注于为公立学校提供标准化的编程课程。目前已覆盖河南、河北两省的 691 所学校,拥有超过 12 万名学员。她指出,科技教育正在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而公立学校是这一趋势的主阵地。李亚尼强调,校内编程和校外编程在运营模式上有显著区别。校内编程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不仅实现了规模化和成本控制,还确保了教育的公平性。他们通过标准化流程和大班授课模式(平均 45 人,最大 70 人),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同时有效降低了单位成本。李亚尼还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无论是兴趣启蒙还是高端竞赛辅导,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这种深度关注教育本质的理念,为源码熊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课后邦创始人廖阅从课后服务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素质教育在体制内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潜在机遇。他指出,课后服务已占据体制内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覆盖率高达 90%,但在收费标准和资源分配上仍面临巨大挑战。城乡差距以及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学生的资源可得性和质量差异,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为破解这些难题,廖阅提出了两种发展路径:区域统筹和单校突破。区域统筹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通过政策协调实现资源均衡分配;单校突破则专注于通过具体学校的模式创新实现快速扩展。他以课后邦开发的教材耗材产品为例,介绍了如何结合课程内容和耗材包,通过灵活的销售方式为学校和学生提供高性价比的教育服务。今年,课后邦已向 1000 多所小学销售了近 15 万套耗材,覆盖了大批学生。这种模式以低成本、高覆盖率的特点,成为解决收费问题的重要手段。
廖阅还提到,课后邦与出版集团的合作,为系统化的素质教育内容研发和推广提供了实践路径。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将显著提升教学效率,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他强调,未来课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国企和政府的深度合作。多个省份出版集团正在积极推动课程标准化,这一趋势不仅提升了教育资源的质量与可及性,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商业机会。
廖阅表示对课后服务行业未来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尽管当前市场环境存在挑战,但如果能够明确定位并持续创新,课后服务市场将释放巨大的潜力。湖北市场的教材耗材和课后服务潜力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预计,随着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的持续开发,课后服务教材和耗材市场将逐步替代传统教材耗材市场的下滑趋势,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素质教育领域,美术教育凭借其独特的个性化与创造性占据重要位置。树华美术创始人杜树华以 25 年的教育实践为例,分享了他对美术教育发展的深刻见解。他指出,美术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强烈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课程难以完全标准化。每个学生的风格、兴趣和天赋都需要被充分尊重和发掘,这使得美术教育与学科教育截然不同。
尽管如此,杜树华在多年实践中发现,适度的标准化仍是机构发展的基础。例如,在广州市美术市场中,他通过开发一系列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能力水平的基础课程,为 2 万多名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学习路径。这种「标准化课程+个性化指导」的模式,不仅保障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杜树华回忆,树华美术在 2006 年和 2016 年曾两次尝试全国性扩张,但最终在疫情的冲击下选择回归本地市场。这一决定不仅是对经济现实的回应,更是对行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教育行业本质上并非暴利行业,而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与深耕的领域。杜树华还特别提到,素质教育行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协作与资源共享至关重要。他认为,每个教育机构都应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而将其他业务交给专业团队处理。正如他形容的那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种分工合作的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效率,还能最大程度发挥每个机构的优势。
「今年是过去 10 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 10 年最好的一年。」杜树华坦言,当前经济下行,教育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他提醒同行,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能快速致富的行业,而是一场持久的修行。杜树华分享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当前市场中,许多同行机构正以零成本转让经营权。这既是市场调整的结果,也反映了教育行业的竞争压力。他建议,教育机构在经营中要保持务实的态度,把「活下去」作为主要目标。
作为教育行业的资深玩家,卓越教育集团始终坚持长期主义这一核心理念。卓越集团投资合作部总经理梁颖琳表示,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唯有长期主义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
梁颖琳强调,教育行业的根基在于教研。卓越教育集团始终将大量时间和资源投入到课程研发和教学优化中,以提升教育产品的品质。她提到,无论是传统课程还是新兴板块,卓越都在不断完善和改进,力求以高质量的内容服务市场。
此外,卓越教育还探索了老年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新兴领域。梁颖琳透露,他们通过试点「老年大学」,结合线下养老院和线上教育资源,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教育解决方案。同时,他们计划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加大投入,以满足社会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梁颖琳总结道,卓越教育的发展战略可被视为一种「标准化服务业」,通过平台化和教研结合,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她坚信,教育行业的核心始终在于教学和服务,坚持初心、持续创新,是卓越教育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双减」政策、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多重影响下,素质教育行业正迎来深刻变革。从课堂教学到课后服务,从大城市到下沉市场,如何回归教育的本质,同时兼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输出,是当下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多位行业专家的讨论中,素质教育的未来被描绘为一个以人才与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蓝图。
欢乐童年总裁李伟提出了一个核心理念:「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欢乐童年采用独特的教师选拔与培训策略,不盲目追求市场上已有经验的教师,而是优先从 985、211 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拔。这些非热门专业毕业生知识基础扎实,素质高且可塑性强。 李伟认为,新教师犹如“白纸”,更容易被企业的培养体系塑造成为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合格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欢乐童年大量引入游戏化教学设计,并坚持标准化教学,要求教师严格使用统一课件,避免个性化板书和课件对课程质量的影响。他们认为,统一的教学标准不仅能够提高课程质量,还能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专注度。此外,欢乐童年还明确区分了教师的职责,将与家长的沟通任务交由专门的业务人员负责,使教师专注于教学本身,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这一系列举措的目标是让教师专注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和能力培养。他们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让孩子喜欢,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信任与情感纽带后,知识的传递才可能更加顺畅。这种深度关注师生关系的理念,正是欢乐童年在激烈市场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课外喵创始人卓世贤则指出,素质教育相比学科教育,更依赖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互动能力,这使得课程标准化的推进面临更大挑战。他将素质教育大致分为两类:接近学科教育的课程(如美术、编程)和更依赖教师能力的小班交互课程(如体育、舞蹈)。前者具备一定的规模化潜力,可参考学科教育的发展模式;后者则因对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依赖性,在课程质量与规模化之间难以平衡。
卓世贤强调,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质量。他提到,学科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吸引了冷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而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显著提升了行业水平。
他将素质教育比喻为「偏农业性质」的行业,更注重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而非非工业化的标准化生产。因此,素质教育需要企业在教师选拔和培养上进行长期投入。
卓世贤还提到,课外喵的许多核心骨干来自学科教育行业的优秀人才。他们凭借丰富经验和高素质背景,迅速适应了素质教育的场景,不仅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实力,也为行业注入更多专业性。
杜树华在探讨美术教育的发展时,从师资角度揭示了素质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特征与挑战。杜树华笑言,他们与卓越集团是互补的。他认为,美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远高于学科教育,因为其不仅涉及技术传授,更需要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意与自信。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美术教育对师资的高依赖性,也让教师成为美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杜树华坦言,美术教育与学科教育在师资管理上有根本差异。学科教育更强调教师的标准化输出,通过排课制度和统一教材实现大规模推广;而美术教育则需要「邀课」,注重因材施教与创意表达。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性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师资管理面临更大挑战。为了适应这一需求,他的团队专门成立了研发部门,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师培训尝试平衡标准化与个性化。他提到,虽然开发标准化课程对团队的投入巨大,但这是美术教育机构能够支撑大规模教学的必经之路。他们通过适度的标准化,为教师提供教学框架,同时保留了教师在课堂中的自主发挥空间。
杜树华强调,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意与自信。尽管美术教育在标准化和师资管理上面临挑战,但通过适度的标准化设计和对教师个性化价值的发掘,可以实现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杜树华坚信,美术教育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课程内容,更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以创意和情感为纽带,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赋能的学习环境。正如他所言:「素质教育既然叫素质教育,就必须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找到内心的支撑。」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如何覆盖下沉市场、平衡教育资源不均的问题愈发受到关注。廖阅和李亚尼则分别从教材耗材和编程教育的视角,分享了他们在服务下沉市场中的探索与实践,为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廖阅指出,在中国 90%以上的中小学教育市场集中于下沉市场,但这些地区的孩子长期缺乏接触素质教育的机会。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他的团队专注于开发课程教材与耗材,形成以「双师体系」为核心的创新模式,通过规模化的课程包降低成本,让更多孩子受益。
廖阅以实际案例说明,他们将传统 3000 元的学期课程打造成仅需 300 元的课程包,并通过教辅渠道进入到县镇小学。这些教材以极低的成本供货,同时保证了教学质量。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以产品为导向,简化教学资源的交付过程,从而突破下沉市场普遍面临的师资匮乏问题。
他特别提到,许多下沉市场的学校不仅缺乏素质教育资源,甚至连基础的计算机课都无法开设。在这样的现实下,廖阅呼吁更多教育从业者关注这些孩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接触素质教育的机会。他坚信,下沉市场不仅是巨大的潜在市场,更是提升教育公平的重要领域。
与廖阅注重教材耗材的产品模式不同,李亚尼的实践则聚焦于公立学校场景下的编程教育。作为源码熊的联合创始人,李亚尼选择深耕三、四、五线城市,以规模化的课程体系推动编程教育普及。
李亚尼引用《新华社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的数据指出,目前中国有 1867 个县城,占全国总人口的 52.8%。这些县城不仅人口基数庞大,家长支付能力也超出预期。源码熊自 2018 年起深入下沉市场,发现五线城市的业务发展最为迅速。这种市场特性成为其推动编程教育规模化的关键动力。
在课程设计上,李亚尼特别关注公立学校的实际条件。他们的编程课程体系根据学校设备和师资条件分层设计。例如,他们在校内推广的课程班均人数可达 70 人,而平均班额为 45 人,完全适配公立学校机房的容量。这种大班授课模式既降低了单位成本,又为学校提供了高效可行的编程教育解决方案。
此外,李亚尼提到,他们的编程课程不仅培养孩子的兴趣,还通过多层次课程设计为公立学校输送科技创新人才。例如,他们服务的一些县域学校,已有学生通过编程特长升入省内优质高中。这种模式充分验证了在下沉市场中构建完善课程体系的可行性。
尽管廖阅和李亚尼的实践路径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强调了在下沉市场中实现规模化的必要性。廖阅通过「双师体系」减少对现场师资的依赖,而李亚尼则通过优化课程设计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此外,他们都注重以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为基础,推动素质教育资源的普及。
两人还特别提到,教师培训与梯队建设在下沉市场中尤为重要。李亚尼的团队建立了教师人才梯队,针对不同课程类型进行专项培训,以适配多层次需求。而廖阅的教材耗材模式则通过标准化的课程内容,减轻教师个体的教学压力,为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下沉市场正在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增长点。未来,如何进一步挖掘这一市场的潜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将成为每个教育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正如廖阅所言:「让更多孩子接受素质教育,不仅是商业价值的体现,更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