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香港管制一次性塑料新法例的6个月适应期于今年10月21日结束。如今两个月过去了,香港环保署12月23日表示,至今共接到62宗有关投诉和举报,其中2间餐厅在接到书面警告后,仍持续违规,已向负责人发出2000港元定额罚款通知书。环保署会认真跟进违规个案,希望与业界和市民携手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走塑”文化。

俗称“走塑”的一次性塑料餐具和其他塑料产品首阶段管制于今年4月22日开始在香港生效,餐厅全面禁止提供及出售发泡塑料餐具、吸管、搅拌棒等,酒店也禁止免费提供洗漱梳妆用品,如塑料柄牙刷、塑料包装牙膏、浴帽等。港媒23日称,经过半年的适应期,法例已正式实施两个月。香港环保署助理署长黄智华表示,过去两个月的“走塑”成效相当理想,“10月22日适应期结束后,我们走访餐饮业界,发现整体非常配合,不少市民也养成了自备餐具的习惯”,现在八成连锁餐厅顾客选择不要外卖餐具,三成餐厅已不再提供,初步起到移风易俗的效果。他称,自法例实施以来,估计餐饮业已减少使用逾3000万套一次性餐具,一年可减少6000万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餐厅经营者范女士展示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的多种木质、纸质餐具。(图源:香港文汇报)

港媒称,食客和餐厅起初担心替代产品难以达到与塑料餐具同样的功能,例如纸吸管容易泡软、木勺弧度有限盛汤容量少、木刀不易锯肉扒等。为此,港府早前特意设置绿色餐具平台,提供非塑替代品信息。平台供货商数目已由初期逾60个增至逾170个,产品由逾1000款增至逾2000款,产品实用性也大幅提升。鉴于“走塑”首阶段已取得一定成效,黄智华称,“至于是否需要或何时推动第二阶段管制,需视将来替代产品的成熟程度,以及市民与业界的适应程度等”。

在实施“走塑”措施的过程中,餐厅老板亲眼见证了熟客习惯的改变。在葵涌经营餐厅的范女士称,措施出台前,“我第一个反应是糟了,又要增加成本!”然而法例实施势在必行,她决定及早准备,终于在可负担范围内做到既守法又减少对经营的冲击。她说,初期环保餐具比原有餐具差不多贵了一倍,到适应期结束前,市面上塑料餐具已经清得七七八八,环保餐具供货商数目增加,货源开始充足,目前价格仅略高于塑料餐具。许多顾客主动改变了用餐习惯,包括自备刀叉、直接饮用汽水等。她说,相信大部分港人都是有心支持环保的,只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酒店的“走塑”情况同样令人鼓舞,包括改用可重复使用的补充式容器提供洗发水等日用品,以及采用非塑料替代品,如木/竹牙刷、木梳、纸浴帽等。香港酒店业界日前表示,旅客普遍支持环保,对“走塑”新措施颇为适应。

香港多个环保团体对“走塑”成效的观感与港府巡查结果一致。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洪蔼诚称,第一阶段餐饮业界合规情况良好,大部分餐厅已全面转用环保餐具,市民也逐渐减少外卖、增加堂食,但措施效果不会永恒不变,建议特区政府定期加强巡查,不断检视及调整。世界绿色组织项目策划副总监黄俊贤表示,社会移风易俗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官、商、民都要有足够耐心,“‘走塑’是长远的重要目标,港人的认知水平已在逐步提升”。他认为香港在环保上已取得一定成绩,未来可参考首尔及东京等城市在垃圾管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全民减废、减塑。(叶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