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庞立生,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曾任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
“家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世俗时代的信仰何以可能?”……
乍一看去,这些问题似乎属于某个充满哲思的沙龙,事实上,它们是东北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庞立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上设置的专题。
传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往往采用大班教学、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庞立生尝试改革,变大班为小班,变教师知识性讲授为学生话题性研讨,所选话题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日常关注的焦点紧密结合起来,既接生活的地气,又解思想的饥渴。
“这门课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并从中得到如温故知新般的新认识和新体会,让我有一种愉悦感。”学生祝飘玲说。
作为思政课讲台上的“老兵”,庞立生并不满足于讲好课,更是长期致力于思政课教学改革,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路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2年春季,抗疫模式下,东北师大开启了长达两个多月的静态管理。其间,部分学生出现情绪焦虑。庞立生观察到这一现象,专门把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生活作为专题教学内容引入思政课堂。
“隔离是对人的身体和行动自由的暂时限制,但并不会中止人的精神自由和思想成长。”庞立生在授课时说,“封控的是病毒,而不是时间。在时间的流逝中,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可亲可感的话语,不仅抚慰了学生的焦虑,也使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入脑入心。
庞立生组织思政课教师共同开发“科学与理性”“感恩与奉献”“责任与担当”“逆行与成长”等系列抗疫主题思政微课,结合疫情给人类带来的严峻生存处境,引导学生分析全球抗疫所彰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
此外,针对学生十分关注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庞立生带头开设“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新生研讨型思政选修课,围绕“偶像崇拜”“消费观念”“节日生活”等热门话题,与学生进行深入研讨交流。
他还牵头组织“中国理念的世界意义”思政在线选修课,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采取三位教师一组进行对话交流的方式,深入阐释中国理念的思想内涵及其世界意义。崭新的课程设计深受学生欢迎。
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效果,在第一课堂之外,庞立生策划打造了马克思主义经典品读大会,作为思政课第二课堂。品读大会以品读经典著作为载体,依托智慧课堂信息技术,由学生组团竞赛、名师现场点评,环环相扣、实时互动,灵活的形式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品读大会从马克思主义学部扩展至东北师大全校,再进一步扩展至吉林省高校,发展成学生热心参与的思政课特色品牌活动。
“铸魂育人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当让学生们走出去,在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切身体察中感知中国的发展变化。”在庞立生的组织下,东北师大在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一汽红旗文化展馆、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地建设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精心设计了集参观体验、社会调查、科研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于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打造“行走着、思考着、体验着、践行着”的思政课。
思政教育不是一个点或一条线的工作,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庞立生牵头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修基地,组织来自一线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与大学教师结对共建,共同开展教学研究、说课评课、教学展示等活动,合力攻关思政教育中的重难点。同时,组织搭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手拉手”教学团队,推动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院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梳理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育人的有效元素。
在庞立生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师大逐步建立起“思政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个性化选修课”思政课课程群,先后组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理念的世界意义”等课程,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课程体系。
本学期,已升任学校党委副书记的庞立生仍在给文学院讲授小班精品思政课。“教师这个职业,思政这一专业,育人这项事业,赋予我责任和内在的精神动力。”他说。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4日 第09版
作者:本报记者 刘亦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