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挥毫濡墨写青春

——无锡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有感

孙璘

基层青年书法人,有着对书法共同的挚爱,但创作环境往往并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职业各异,书法仅能占据他们业余时光的一小片天地。面对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有时就连那珍贵的业余创作时光,都会成为难以触及的奢想。令人欣喜的是,他们往往敢于直面困难并乐观以对,不遗余力地坚持学习、传承经典,不时拿出作品参展甚至获奖,且能在艺术上持续进步。他们的这种精神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作为基层协会的组织者,我们力求为这些怀揣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持续构建形式多样的展示交流平台,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既要鼓与呼,更要起而行。自2008年10月无锡市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于宜兴启幕,至今已过十六载。每次展览的组织筹备情况都历历在目。那些在前几届展览中脱颖而出的青年书法创作骨干,如今已成为无锡书坛的中坚力量;更多的年轻创作群体亦在不断壮大,他们是无锡书法创作的璀璨未来。

此次无锡市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共评出入展作品120件,其中,楷书33件,行草42件,隶书13件,篆书12件,篆刻刻字20件。这些作品取法多样、风格多变、形式各异,路子正、重传统,反映了当代无锡青年书法人的创作现状和追求。我们特别邀请朱培尔、李啸两位专家亲临无锡现场评选,专家们对无锡青年书家的创作潜质与创作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在其中选出“十佳青年书法家”和10个“青年书法探索奖”。

“十佳青年书法家”是此次展览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他们中既有持续保持创作热情的资深“老作者”,也有充满活力的后起之秀,各自向美而行,用笔墨展示风采。其中的四位女书家皆出手不凡。唐银红,书法、刻字兼攻,隶书习《礼器碑》颇有心得,陶刻作品入展十三届书法国展,引人关注;其余三位,不论是顾锡霞精心创作的陶刻及取法清人的飘逸小篆,还是“90后”俞宛伶简淡雅致的小楷,或是“00后”吕槿涵融入行书笔意的褚体楷书作品,所展现的创作潜力均不可小觑。辛劳而坦然地干着安装工,却能在笔墨中坚持寻找乐趣的“励志书家”马国忠,是无锡市级展览的“获奖专业户”,擅长行草的他虽已是中国书协会员,仍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心中的书法之梦。徐兴国、蒋晗、周睿超三位青年书家分别取法二王、米芾及杨凝式《韭花帖》、北魏碑刻,各有所长,作品亦各有千秋。葛建刚的蝇头小楷,气韵生动,用笔精到。唯一的篆刻作者韩旭以工稳印风见长,是无锡两位“90后”中国书协会员之一。

对于青年书家来说,作品入展,甚至被评为“十佳青年书法家”,不仅是一种荣誉,也是他们艺术道路上的重要经历。作为组织者,我们更希冀这些成果能成为他们今后不断进取的动力。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通过展览,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一是要在艺文兼修上下功夫,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寻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个人风格的定位;二是要在原创性与个性化上积极探索,避免盲目跟风,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人文历史及书法资源,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三是要珍惜在有效的交流平台上与名家、高手面对面对话的机会,虚心接受专业指导,加速从业余向专业转变的过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对于业余创作者而言,迈向专业水准并非一蹴而就,它要求持续的自我挑战与不懈的努力。在书法创作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妨从“脉、骨、格、调”四字上去体味和思考。“脉”,脉络也。汉字书法,追本溯源,有其赓续千年的发展脉络——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可从不同的历史阶段,追寻不同的书法艺术之美。“骨”,骨力也。要重视书法线条的结构力度,于笔墨的流转自然、气韵贯通间,展现力量之美。“格”,风格也。艺术品位与取法高度密切相关,要打造个人风格的独立性和辨识度,展现高远的个性艺术追求。“调”,格调也。要放宽眼界,追求情感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争取达到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境界。总而言之,只有持之以恒,方能水到渠成。希望青年书家们能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逐步迈向更广阔的艺术世界,书写青春的亮丽篇章,为无锡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

正如一位获奖作者所说,“播种和收获很可能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是坚持”。这不仅是年轻书法人努力前行的写照,更体现出组织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情怀与愿景。愿每次微小的努力最终能激起层层涟漪,助力年轻书法人成为未来的艺术“角儿”。这正是所有努力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