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东三省造光绪元宝银元,也就是“东三省龙”,就不得不说它的龙图与我们熟知的光绪29年及之后的北洋龙极为相似,这是因为二者币模一脉相承的原因。

奉天机器局停造银圆后,不出几年市面就开始短缺通货。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奏准恢复开办。此时清廷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由徐世昌担任总督,徐世昌将奉天、吉林两局合并成“东三省银圆制造总局”,并由天津造币厂代铸了一套“东三省造”银币。所造银圆铭文均为“东三省造”,所出东三省造银圆主辅币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及七分二厘四种,这就是东三省造光绪元宝银元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因为彼时东北地区民间习用双角小毫,所以壹圆主币铸行不足一年,即被大量回炉改制,留存至今已不多见,且多为流通品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皇帝十月二十一日驾崩(1908年11月14日),次年新帝登基改元“宣统”,为配合民间使用习惯也只造了“二角”银毫一种。

而我们说的“北洋龙”其实是北洋机器局、北洋银元局铸造发行的。而东三省造光绪元宝银元是与我们熟知的光绪29年及之后的北洋龙极为相似,也就是北洋银元局铸造的北洋龙相似,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往下看:

北洋机器局的前身是1866年创立的天津机器局,初始是生产武器装备的兵工厂。直隶总督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后,开始改革铸币工业,成立宝津局制造机制铜钱。清末大量外籍人士涌入中国,通过贸易导致国内白银流失到国外,清政府开始批准各地铸造银币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绪二十二年(1897)北洋机器局首次铸造银元。

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在河北西窑注(现天津大悲禅院旧址)设北洋银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铭文光绪二十九年、三十一年、三十三年 及三十四年“北洋造”的银元即出自此处。也是与“东北龙”极为相似的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光绪三十四年结束。北洋34是市面最为常见的龙洋品种之一,但并非所有都是清末铸造,也有民国时期铸造,所以版式繁多,价格不一。

那么,为什么说二者一脉相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当时清政府见天津银元局的成绩显著,便将筹建户部造币厂的任务交给了袁世凯,由徐世昌总领筹建事宜。户部造币厂是中央的造币机构,规模宏大,设备精良。

当时北洋银元局铸币厂西边是寺庙,东边是直指庵,北边划给了高等工业学堂,南边的“河北义地”要建李公祠,无法再扩大生产规模,于是便在银元局衙门的对面,中州会馆旁建了一座占地百余亩的户部造币厂即后来的天津造币总厂(俗称东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清政府又将全国各地的九个造币厂改为分厂,隶属天津造币总厂管辖(九个分厂是直隶、湖北、江宁、福建、广东、奉天、河南、四川、云南造币厂)。

而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奏准恢复开办奉天机器局时,其是由天津造币厂进行代制币模的,天津造币厂又是北洋银元局衍生而来,且相隔很近,彼此能互相交流,且技艺相承,在币模设计上系一脉相承,因此户部龙、北洋龙、东三省龙等,均极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