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学会这一方,能帮上你大忙!
之前有一患者李女士,主诉:反复腹痛伴黏液血便3月余,腹痛伴黏液血便,腹痛呈灼痛,绵绵不休,大便5-7次/日,质稀有大量黏液及暗红色血液,自服“黄连素片”未见明显缓解。
3 个月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伴食欲不振、口渴、乏力、畏冷。
检查:患者于2021年4月20日在当地医院行肠镜:左半结肠多发性溃疡伴出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病检回报:固有膜内可见多种炎性细胞浸润,隐窝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伴杯状细胞减少。
刻诊: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缓。
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辨证:寒热错杂证。
治法:温中补虚,清热燥湿。
方剂:半夏泻心汤加减。
拟方:法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党参、黄芪、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炒鸡内金、白及、紫草、白头翁、地榆炭。
外治:保留灌肠,每日睡前1次。
另外叮嘱其要适当休息,提高身体抵抗力,清淡饮食,忌食辛辣肥甘厚味。
之后来二诊时,患者腹痛明显缓解,大便2次日,质软不成形,黏液较前减少,无便血,纳食可,稍感口干,无畏冷,舌质淡红,苔白,脉缓。
原方去白及、紫草、白头翁、地榆炭,重用黄芪,白术,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继续巩固。
三诊时,腹痛及黏液血便完全缓解,大便1~2次/日质软成形,无黏液及出血。纳食可,无口干、畏冷。改用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巩固疗效。
在中医上来看,这位女士初诊时,溃疡型结肠炎症状明显,属本虚标实之证,但以标实为主,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此时当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
根据《温病条辨·湿温》所言:“久痴伤及厥阴,上犯阳明,气上撞心”,“心中疼热”,则见腹部灼痛。
又因下焦阳气虚,阴寒盛,不能外达,故畏冷、下痴稀唐夹黏冻。脾阳虚衰,脾不统血,湿郁化热,迫血妄行,故见便血。
舌质红,苔黄厚腻为热,脉沉缓为虚寒,故辨证为寒热错杂证。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创立的寒热并用、消补同施之经方。
方中半夏苦辛温燥,善能燥湿理气,和胃降逆,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助半夏温中燥湿以和阴;黄芪、黄连苦寒清降清泻里热以和阳,均为臣药。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补虚和中,兼生津液,既可防芩、连之苦寒伤阳,又防夏、姜之辛热伤阴;陈皮、薏苡仁、炒鸡内金行气消食、健脾渗湿;白及、紫草、白头翁、地榆炭清热凉血止血生肌,共为佐药。
诸药相合,使寒热得除气机得畅,升降复常。
患者二诊时,邪实症状已明显缓解,此时当注重标本兼治,故加用黄、白术以健脾祛湿患者此时已无便血,故在原方基础上去白及紫草白头翁、地榆炭等止血之药。
所以三诊时,标实症状就已经完全缓解了,此时当“缓则治其本”,故改用参苓白术散口服,以益气健脾,治其本也。
最后在这里再提醒一下,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分对症型,才有收获良效。由于每个人的症状不同,大家不可以盲目套用。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也可以和我说说,帮你恢复少走弯路。#中医##肠炎##腹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