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2月21日,在人民日报社指导下,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主办、人民康养承办的2024人民康养大会在人民日报社召开。这次大会以“聚焦中国特色康养 赋能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康养事业是关乎亿万百姓福祉的民生事业,推动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康养体系,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4人民康养大会就发展中国特色康养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开展交流、研讨,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人民日报社原编委委员王方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翟青,国家健康与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张伯礼,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党委书记周惠,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张学记,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原副司长郝福庆,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副总编辑刘毅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来自民政部等国家部委有关部门的嘉宾,来自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省市卫健委、医保局、民政局、文旅局等地方领导代表,康养领域相关高校、医院领导,央企、国企和民企代表等逾300人参加大会。
图:人民日报社原编委委员王方杰在发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人民日报社原编委委员王方杰在致辞中说,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医养结合、发展银发经济”等康养相关工作作出重点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25年要抓好的9项重点任务,将“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其中重要一项,对“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等作出重点部署。这些都为开创中国康养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就如何推进康养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王方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更多关注研究、加力赋能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二是要更多关注研究老年群体康养新需求,积极培育发展银发经济、康养产业。三是要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凝心聚力,营造良好氛围,提出真知灼见。
图: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翟青在发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美丽中国就是要使祖国大好河山都健康,使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健康。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安全稳定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初心使命,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宜居的环境中生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翟青在题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主旨发言中说。
翟青强调,新征程上,必须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美丽中国建设厚植人民健康基础。一是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二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三是切实增强系统观念。
国家健康与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少子老龄化”将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将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过程。面对“高龄少子化”问题,他表示,我们要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主动引领人口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人口发展的历史主动性,积极引导人口规模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良好的人口条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张伯礼在线作主旨发言时表示,康养是“维护健康、养生保健”,健康是目的,养护是方法,主动参与是基础,品质是关键。他提出,“按照年龄分类”和“按照职业分类”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分类指导”,建议老年人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兴趣爱好与社会角色,以及身体状况,科学精准地分类指导养老。
在谈到“轻量化养老”时,张伯礼表示,要利用AI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便捷高效精准的服务。“老年人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互联网手段获取各种养老资源和服务,包括健康管理、社交娱乐、医疗服务等。与传统养老模式比,轻量化的养老更加注重个体、智能化和便捷化,符合老年人的需求。”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党委书记周惠在主旨发言中表示,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加凸显,特别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等需求快速增长,社区康养的市场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态势,对康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服务的细分要求更高,建设中国特色社区康养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社区康养潜力无穷。”周惠指出,从文化传统与现实需求的维度考量,社区康养是应对老龄化压力的关键形态。“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家庭和社区一直是老年人心灵的归宿。社区康养模式恰好契合了这一传统观念,让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安享晚年。同时,社区康养还能充分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在题为《银发经济是最确定、最稳定的大产业》的主题演讲中表示,银发经济是适应应对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新的经济形态。银发经济具有稳定性、渐进性、慢经济的特点,做银发经济是难而正确的事,需要长期主义和坚守。
吴玉韶指出,银发经济是少有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有问题的领域,既要在需求侧上下功夫、创造新场景、供给提供新过程,又要激发新需求新消费。从银发经济长周期来看,“物”不是问题,“人”才是问题。
“智能传感打造我们的数字人生。”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张学记在主题演讲中探讨了生物传感器、人工智能和数字永生的前沿技术及其应用。“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类更健康,让人类更美好,使人类走向永生。”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陈辉作题为《气候康养赋能人民美好生活》的主题演讲。谈及如何实现气候康养资源的价值转化,她表示,必须在遵从生态优先、坚持可持续性、考虑整体性三个原则的前提下,去挖掘气候康养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中国气象局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将气候因素、气象条件转化成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满足老百姓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二是帮助地方或相关行业打造气候康养旅游目的地;三是赋能乡村振兴。”
针对如何推进气候康养产业发展,陈辉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和部门的协同,进一步提高气候资源监测和科学评估的能力,各个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气候康养产业,开展气候康养资源价值转化效益的评估。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原副司长郝福庆在题为《扬帆远航,驶向银发经济的广阔海洋》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发展银发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增进老年人福祉,以老年人为中心,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这是发展银发经济的本意、初衷。他指出,银发经济具有福祉性、消费性、服务性、未来性、时效性和政治性的特征。
“银发经济不是低端的经济,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同样需要颠覆性技术,需要要素的创新性配置,需要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它是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郝福庆表示。
通用技术集团副总经济师、国中康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刚作题为《践行央企使命担当,助力银发经济,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促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需从康养产品服务供给、运营和考核机制、医康养融合发展趋势、服务标准体系建立等方面着力聚焦。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旅居养老正在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旅居养老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他介绍,“根据预测,2024年我国旅居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6700亿元;到2050年,老年人口旅游消费总额预计将达到2.4万亿元以上。”
张辉指出,旅居养老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政策机制、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养老产品供需不平衡,运营管理难度大等。
北京健康养老集团副总经理张硕在题为《国企旅居的创新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中介绍:“北京康养集团在旅居养老方面,探索了旅居体验项目、‘驿家人’旅居项目以及‘能源+康养’服务模式等三种模式。”
大会还举行了两场圆桌主题对话。在以“数智赋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与会嘉宾充分结合工作实践,分享了数智赋能助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等。在以“康养旅居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创新”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与会嘉宾就康养旅居模式的多样性、创新性和美好前景等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大会重磅发布了“大国康养——创新引领中国康养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副总编辑刘毅现场宣布入选案例名单。
刘毅介绍,从2023年开始,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康养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创新引领中国康养事业和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2024年的征集活动继续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热烈响应,征集阶段共收到数百项申报案例。这些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康养领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涵盖健康、养老、医疗、中医药、食品、生态、文旅、银发经济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设健康中国、构建中国特色康养体系的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经过材料审核、专家评议、实地调研等程序,2024人民康养大会组委会最终确定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实施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数字化支撑体系建设等18个案例入选为典型案例。
今年1月,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大会期间,人民康养宣布全国首个人民康养人才基地在民政职业大学挂牌成立,人民康养主编、人民康养智库秘书长李贤娜现场为民政职业大学授牌,民政职业大学老年福祉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屠其雷作为代表领取牌匾。
屠其雷表示,这是国内首个权威康养人才基地,民政职业大学将结合牵头组建的全国养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京冀康养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康养产教融合平台,建立智慧康养高级学徒产业学院发展联盟,构建相关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打造全国康养人才培养高地。
为鼓励老龄人才发挥余热,支持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人民康养在大会上启动第四季“斜杠老年”系列作品展示活动——“银龄音乐会”,将联合中国文化书院大众传播专委会等单位,共同围绕“乐享新生活 唱响新时代”主题,线上线下展示中老年群体的音乐作品。
图:《中国医保改革地图》课题启动(见证嘉宾从左至右: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姚方,课题组专家孙洁,南京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巡视员刁仁昌,课题组专家金维刚,主办方代表刘毅、李贤娜,中日友好医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崔勇,课题组专家梁嘉琳)
医疗保障是重大民生课题,也是全龄康养的基本“医靠”。本次大会重磅启动《中国医保改革地图》案例征集和课题研究项目,该项目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人民康养发起,“健康国策2050”智库提供学术支持,并聘请国家医保改革领域的权威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中国药师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姚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副院长岳小林等专家,以及健康中国研究中心理事、“健康战略传播”交叉学科发起人梁嘉琳获聘为首批专家。
记者 | 罗芳菲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