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滨邹鲁,枕山襟海。在“中国八大最美的海岸线”之一福建泉州崇武海岸上,落日余晖温柔洒下,总有一群头戴花巾、身着宽管裤的女子,挑着赶海而来的渔获赶着路。

那一身独具风情的装扮让她们蜚声海内外,成为舒婷笔下颂赞的美丽: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惠安女子》(节选)

她们便是惠安女《听见这片海》探寻的那朵“海上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色是沙滩的颜色,绿色就是大自然的颜色,红色就是太阳。缀仔,就是我们惠安女对生活的一种希望。”

惠安女服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茹婷,这样解释惠女服饰上的重要配件“缀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安女服饰于交化交融之中产生,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碰撞融合共同孕育出了这一“巾帼服饰中的奇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圆底尖顶的斗笠,同样傍海而生的京族也戴着,避开些渔猎生活中的风吹日晒之苦;

短小轻盈的上衣,同样身处低纬地带的傣族也穿着,在炎炎夏日中保持一份清爽与自在;

深色宽筒裤,也在同样有着繁重劳动需求的壮族、水族等身上看到,方便劳作的同时又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惠安女有的不只是独特的服饰风情,她们更有着值得歌颂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奶奶总会跟我讲,1958年她去惠女水库建设的事情。当年正是她们一万多人脚踩碎石、挑着石头、头戴斗笠,穿着这身惠安女服饰一点一滴地把水库建起来。”曾茹婷回忆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闽南人信天、信地,却不仰赖天地。当男子被迫出海营生,惠女就挑起了家中大大小小的担子。1958年,惠安县政府修建乌潭水库的决策一出,女子们便背起锄头、畚箕,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兴修水利的征程。

1960年,随着乌潭水库的清泉流向全县十二个镇的荒芜农田,惠安县提前一年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吃大米”梦。在这场彻底改变惠安贫瘠面貌的战斗中,女性力量达85%以上,之中有人已逾花甲,有人正值豆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由女性为建设者主体建设完成的水库工程,乌潭水库是新中国劳动女性所树立的一个精神丰碑。为表彰惠安妇女建设水库的辉煌功绩,乌潭水库在1959年正式更名为“惠女水库”,以纪念“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经岁月的洗礼,“万女锁蛟龙”的风华依然夺目,惠女精神的光芒持续闪耀。惠安女,已然成为泉州乃至福建的名片:她们之中,有守护国防安全的她,有在乡村振兴中担当先锋的她,在热心公益事业作表率的她,在民营经济中敢为人先的她……她,在各行各业绽放芳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城山海有一城诗。惠安女在不同时代以各异的风采和姿态,诠释着坚韧与担当,由此缔结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景观。一如曾茹婷所说,惠安女成为“惠安的一种精神象征,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惠安女的生活劳作,是风景,也是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 | 陈亦阳

主编 | 张素桂

监制 | 王丽明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