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初“小岛屿国家联盟”成立,以及“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被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定义为国家集团,小岛屿国家便作为一类区域性实体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根据小岛屿国家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性,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全球52个小岛屿国家划分成加勒比海、太平洋和AIMS(非洲、印度洋、地中海和南海)三个地区。小岛屿国家作为一个群体表现出的区域性、同质化(低海拔岛屿环境、小国、贫穷)特征,以及相似诉求(应对生存危机)和联合行动,为当下的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一类新样本。近年来,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在我国崭露头角,全国性的学术共同体“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联盟”(岛盟)也于2024年10月在大连大学成立,标志着该研究正步入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相较于传统区域国别研究,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因对象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差异化的特点:海洋岛屿的自然地理属性和人文社会属性,决定了传统的陆地中心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的不适用;陆地国土的小微、人口规模的有限、国力及影响力的孱弱以及地理位置的相对偏远,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单一国家的研究价值空间受限;对象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边缘地位以及信息资源的相对贫乏,决定了研究者容易出现认识和立场上的主观偏狭。要克服上述挑战,有必要具备几个基础的研究视角。

一是海洋视角。海洋是小岛屿国家最重要的环境要素,海洋性是核心地理属性,并对小岛屿国家人民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海洋地理具有开放性,一方面它带来海路交流的便利、贸易的发展,塑造了小岛屿人民包容的文化心态,另一方面也引发安全忧患。海岛地理又具有相对的隔离性,远离大陆文明的持续影响,容易造成整体发展的迟滞。海洋生态具有不稳定性,一方面孕育了小岛屿人民开拓冒险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带来他们对生存的极度关切。海岛环境往往众岛林立、狭小贫瘠,人群居住分散,政局动荡,社会稳定性差,文化多元。加之小岛屿国家大多遭受了近代海上殖民和现代强权政治的深刻影响,普遍存在自主性不足和可持续政策规划缺乏的现状。充分意识到小岛屿国家具有的海洋特质,并据以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是具有前提意义的步骤。海洋视角的不足,使得当下国内研究者在认识、了解海洋民族和海洋国家时缺乏足够的理解力,从而影响他们作出合理、准确的学术判断。

二是区域视角。“冷门小国”是区域国别学面临的一个研究难题,也是影响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在未来形成规模发展,甚至成为“热点”“显学”的关键障碍。小国之所以成为研究的冷门,主要因为它们国力弱小,存在感低,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发挥的影响力较为有限。历史上受到一定关注的小岛屿国家,如新加坡、萨摩亚、斐济等,往往是因为其自身所处的特殊战略位置,成为强权的“必争之地”所致。在今天,这一由战略地位决定小岛屿国家研究地位的情况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研究价值的有限性成为束缚小岛屿国家研究发展的一道绳索,国内太平洋岛国研究近十年的进路艰难便是例子。但这一困境并非完全不能破解,区域视角便是值得尝试的路径。且不论小岛屿国家基于自身的清醒认知,已自觉地采取了“集团作战”的策略,结成太平洋岛国论坛、加勒比共同体、印度洋委员会等组织,合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即便在地区大国的战略视野下,小岛屿国家也往往被作为某一个区域整体对待。例如,美国在亚太战略布局中将南太平洋岛国作为一个地区整体对待;中国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建设中,太平洋岛国亦是在整体上构成向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拉丁美洲延展的中继平台。对太平洋岛国做区域整体性研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它们在中国对外发展战略中的位置,从而有效提升研究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当然,采纳区域视角并不意味着舍弃对小岛屿具体国家的研究,“区域研究+关键岛国”研究更具合理性。

三是全球在地化视角。全球在地化(Glocalisation)是指在全球化趋势影响下,地方要素与外来要素进行融合的状态,即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融合。此处借用这一概念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对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要置于全球化的网络联系框架之下,基于宏观的视野研究微观的个案;二是立足在地化,以发展的眼光探求全球性、区域性与小岛屿国家自身之间形成的混合共生关系。2024年11月秘鲁钱凯港的开港,为我们从全球在地化视角开展太平洋岛国研究以及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提供了重要契机。当代世界是一个深度联系和融合共生的有机体,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置身于这一全球化的趋势之外。当代世界也是一个多元性的世界,任何一种全球性趋势一旦被内化便会转换成为某个国家的特殊性。区域国别研究需要研究者充分积累在地经验,这是获取在地化视角的重要环节。然而,区域国别研究的在地化视角不是要彻底走向本土化,而是挖掘发生在当地的混合共生关系,并且在研究者身上再混合成新一层的共生关系认知。

对于中国的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者而言,新一层共生关系的生成便是将中国视角带入的结果。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直接受益并服务于我国更新对外部世界认识的需要,其现实性毋庸讳言。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彰显中国立场,是开展中国特色小岛屿区域国别研究的应有之义、应担之责。正如太平洋岛国研究的兴起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息息相关,作为区域国别学“创新突破点”的小岛屿国家和地区研究,也必须对标我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战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