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脏兮兮的电动三轮,拉着草料或牛粪每天都忙碌地穿梭在村里的主次干道,骑车的是个皮肤黝黑、个子瘦小的养牛人,他就是思南县张家寨镇邓家寨村的“牛老板”王国兵。
王国兵饲养的牛。
王国兵是邓家寨村的脱贫群众,为照顾家中老人小孩,2015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决定回家创业搞养殖,通过多方考察,他盖起了简易的羊舍,养起了羊,最终因为经验不足和缺乏科学的技术出现瘟疫,不得不将50余只羊全部处理,导致亏损10万余元。此时的王国兵彷徨了,面对邻居的冷眼、妻子的埋怨,他想过再次出去打工,可又不想就此放弃当初做出的这个重要决定,加之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正处于需要监管的关键期。于是,在2019年,王国兵东拼西凑从亲朋好友那儿借了8万元把羊舍改造成了牛棚,购买了思南本地土黄牛6头,自此开启了他的肉牛养殖之路。村里人都习惯叫他“牛老板”。
王国兵的牛棚。
一晃5年过去了,王国兵日复一日忙碌于田间地头和牛棚里,抓住牧草种植补助、粮改饲等扶持政策每年种植牧草20亩、玉米10亩,在肉牛养殖方面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总结实用经验,通过“种养结合”“自繁自养”“卖公留母”“去劣存优”的养殖模式,牛的品质逐步变好,规模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6头发展到了现在的20余头,年收入10万余元。“几年下来,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我渐渐摸清了养牛的门道,我们家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儿子顺利考入满意的高中,女儿也考上了温州医科大学,八十多岁的父母身体硬朗,有时还能帮忙收割牧草和喂食牛犊。”谈到养牛以来家庭的改变,王国兵满心欢喜地说道。
王国兵的牛棚。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张家寨镇采取“多方合作”推动肉牛养殖发展,通过“政府推动、专班服务、企业(合作社)引领、农户主体、保险兜底、银行放贷”方式,以重点推进家庭农场建设为基础,培育壮大肉牛产业经营主体,努力把全镇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多方合作”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机制,精准扶持中小家庭农场,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抓好育肥牛销售渠道建设,增加优质肉牛出栏量,不断提高农户养牛积极性。目前张家寨镇肉牛养殖户达900余户,存栏肉牛10000余头,像王国兵这样的家庭式农场“牛老板”还数不胜数。
正在拉草料的王国兵。
“今年,在政策扶持下我又投入10万余元对牛棚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牛棚可以同时养殖50头牛。政府大力支持我们脱贫户养牛,政策越来越好,我今年新买进的4头牛犊也享受政府到户项目奖补1万元。下一步,就是希望抓住养殖贷等政策机遇,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将自家养殖场做大做强!”谈到未来规划,王国兵信心满满地说。(涂显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