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元素,在地壳的深处,在空气的分子里,在每一滴水的结构中,甚至是我们自己的身体里,都能发现它们的踪影。据统计,自然界中已知的元素大约有一百种,而这些元素,早在46亿年前地球的孕育之初就已经存在了。正是这些千变万化的元素,构建了地球上多姿多彩的风景和生命的奇异世界,也孕育出了我们人类这种高级智慧的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中,重金属的存在是十分普遍的。例如,我们的体内就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铁、锌、铜、锰、钴、硒等。这些重金属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活动,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因此,适当地摄取这些元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你可能从未思考过这些重金属究竟来自何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为何越重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越低,例如金、银和铂等。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得穿越时空,回到百亿年前的远古时期,一直追溯到宇宙的诞生之际。

根据现代科学的主流理论,宇宙起源于大约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即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描述的场景。我们今天所见的一切,都是那次大爆炸的产物。而在宇宙漫长的演化史中,最初的三分钟尤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认为,在这最初的三分钟里所发生的事件,其重要性远超随后138亿年中发生的所有事件的总和。我们可以想象,在那最初的三分钟里,宇宙经历了怎样的复杂演变,正是这段短暂的时间,奠定了之后长达138亿年的宇宙演化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宙刚诞生时,形成的元素十分有限,只有氢和氦这两种最轻的元素,其中氢的含量占绝大多数。但在随后漫长的岁月中,宇宙就像一座巨大的熔炉,不断锻造出更重的元素,开始了其漫长的“创世之旅”。氢和氦通过相互撞击融合,逐渐形成了更重的元素。那么这一过程具体是如何发生的呢?

答案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恒星。

正是因为恒星,我们才有机会从更轻的元素冶炼出更重的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宇宙形成的早期,只有氢和氦两种元素,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一亿年。随着宇宙温度的逐渐降低,氢和氦开始发生融合,而融合的动力源于引力。确切地说,是不均衡的引力

我们都知道,引力是无处不在的。但如果宇宙中的引力是平衡的,那么最初由氢和氦构成的元素就不会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而是会维持平衡状态。

然而,一个完全平衡的宇宙是不存在的。由于宇宙中温度和密度的微小差异,某些区域的引力会稍强一些。在这样的引力作用下,更多的物质(气体云)会被吸引过来聚集。

随着气体云的聚集,质量不断增加,相应的引力也随之增强,从而吸引更多的气体云。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气体云相互聚集,速度越来越快,质量和引力也随之增加。

气体云核心的温度和压强不断升高,直到达到某个临界点,引发了宇宙中极为重要的事件:核聚变。这也标志着恒星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聚变就是氢元素融合成更重元素的过程。以太阳为例,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强是地球大气压的2500亿倍。在这样的高温高压下,氢会聚变成氦,然后是碳、氧等更重的元素。

质量更大的恒星可以聚变更重的元素。但恒星的核聚变不能无限持续,一旦聚变到铁元素,恒星的核聚变就会停止,换句话说,恒星就死了。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解释就是,铁元素是最稳定的,它的比结合能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比结合能?首先,我们都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等核子构成,它们通过强核力结合在一起,强核力结合所需的能量就是结合能。要把核子分开,需要很大的能量来克服核子间的结合能。

换句话说,这就是核能。

而比结合能就是结合能与核子数量的比值,类似于GDP与人均GDP的关系。比结合能越大,代表元素越稳定。铁元素的比结合能最大,因此最稳定。

比铁轻的元素在聚变过程中会释放能量。而比铁重的元素如果发生聚变,不仅不会释放能量,反而需要吸收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恒星之所以能保持数十亿年的稳定,是因为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与自身产生的万有引力达到平衡。如果聚变过程停止释放能量,就没有力量与万有引力保持平衡,恒星就会在引力作用下急剧向内坍缩,实际上宣告了恒星的死亡。

但并非所有恒星都能聚变到铁元素。例如我们的太阳,由于质量不够大,核心的温度和压强不足以聚变出铁元素。然而,科学家通过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太阳含有比铁更重要的元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唯一的解释是,这些比铁更重的元素一开始就存在,并不是通过太阳的核聚变产生的。那么,这些重元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恒星死亡之后,虽然不再发生核聚变,但元素的聚变并没有就此停止。在引力作用下,恒星急剧向内坍缩,尤其是大质量恒星,这个过程更加剧烈。大量的恒星物质在向内坍缩的过程中撞击死亡恒星的内核,为内核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温度和压强急剧攀升,引发了新一轮的聚变,比铁更重的元素继续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超新星爆发,通常发生在大质量恒星上。在超新星爆发中,短短几秒内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高能粒子的形式喷射出来,影响范围广阔。最终,恒星只留下一个致密的内核,也就是中子星或黑洞,而内核外的物质则被抛洒到星际空间,成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原材料,主要由轻元素组成。

我们的太阳正是通过聚集这些原材料形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在太阳上发现少量比铁更重的元素的原因,因为太阳并非第一代恒星,而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恒星,上面的重元素仅是继承了第一代恒星的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家曾认为,比铁更重的元素是通过超新星爆发产生的。然而,理论计算表明,这可能并不可行。不是说超新星爆发不能产生重元素,而是它不能产生足够的重元素。

因为比铁更重的元素主要通过俘获中子并发生贝塔衰变产生。理论上,超新星爆发可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大量重元素,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中子,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天文学家在观察另一个宇宙大事件时,发现了重元素的另一种来源:中子星碰撞。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致密内核,密度极高。它们通常以双星系统出现,两颗中子星互相绕转。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未知因素可能发生碰撞,碰撞瞬间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和大量中子,足以在极短时间内制造大量重金属,例如金、银、铂等。

综上所述,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碳基生命,大自然花费了长达一亿年的时间才制造出碳元素,之后又经历了漫长的演化,通过恒星核聚变、超新星爆发和中子星碰撞,制造出了比铁更重的元素。

从某种意义上讲,你我以及我们每天所见的宇宙万物,其实都是“核废料”,因为几乎所有的元素都来自死亡的恒星,准确地说,来自死亡恒星的“灰烬”,而中子星则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恒星的整个演化史,我们只能用“悲壮”二字来形容。但即便是在悲壮之中,也丝毫不缺乏新生的力量。恒星的每一次死亡,都意味着另一种新生,年轻恒星的浴火重生。宇宙每个角落里的金银等重元素,似乎都在诉说着数十亿年前上演的无数次宇宙大事件。

而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宇宙漫长演化史的见证者,因为我们身体内的每一种元素都来自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年前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