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东,教授,博士。现在中国气象局工作,曾任局长秘书。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财政部、工信部和故宫博物院等文化项目评审专家,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等,高校客座教授。
散文集《父亲的手》是张海东历时一年创作出来的一部“家史”,记录了父亲作为基层干部一生的奋斗情怀和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作品通过父亲长满老茧的双手,展现那个时代的特点,勤劳勇敢创造美好生活,“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根植心中。
而《家风伴我行》是文集中的一篇,类似的文章还有《金玉良言》《教子有方》等等。事实上,整本书都透着家风、家教、家庭文化。在书中,张海东通过一百余篇散文,40多万字的内容,近百幅照片,用浓情重墨全方位立体式地展现了父亲生命中的点点滴滴。文字深处汩汩流淌的质朴情感,让人共情,感人至深。张海东文笔灵动深情,浓浓家国情,拳拳父子恩,将中华孝道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夫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古代就有二十四孝,比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古往今来都是一脉相承的。“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孝敬这两个字,要内心有了敬,外在才可能有孝行。人生在世,最不能辜负和最应该珍惜的就是父母。善待今天的父母,就是在善待来日的自己。对于父母,作为子女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回报,就是不要辜负父母对我们的爱。”张海东深情地说。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孝道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具有根本性的现实意义。在张海东看来,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的统领作用,体现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沈从文先生说过,“我们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永远不能忘记的两个人:就是父亲和母亲。”作为独生子,张海东深深地懂得,父母的爱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爱。对自己的孩子,永远是舐犊情深,无私而博大,无言而朴素。无论父母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官高还是位卑,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的喜怒哀乐、一举一动,就是他们除工作以外最大的牵挂。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张海东坦言,在年轻时对古代圣贤的这句话,不能很好理解。长大以后,特别是自己也当了父亲之后,始知其中的真实内涵。每个儿女,一生就像是一个风筝,就算将来飞得再高,飞得再远,风筝的线轮总在父母那一端。父母手中的那根线是一种责任,代表着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不管儿女走得再远,都要被父母时刻惦记牵挂。
张海东的父亲也是千千万万默默无闻奉献在一线的基层干部的代表。老人在儿子张海东眼中,“更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具有浓浓的家国情怀的人。”他为了一生的信仰,志存高远,踔厉奋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会以持久不衰的巨大的热情和忘我的牺牲精神来不懈地奋斗。
“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父亲是家风的传承者,也是忠实的践行者。父亲重于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不完全是手把手养育培养我,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将他的孝顺、善良、勤奋等优点毫无保留无私地传承给我。他的善良、节俭、厚道和坚毅的精神财富将使我受用终生。”张海东对此颇有感触。
老父亲是一位长期在一线奉献的基层干部,一位兄弟姊妹众多的大家庭的大哥,更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共产党员。一位平凡的父亲,在平凡的工作中勤勉尽责,廉洁自律,数十年如一日,用坚强的党性、坚定的人格和强烈的自尊,铸就了为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就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单位,父亲以自己平和、厚重、恬淡的品质,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和标杆,更成为儿子永远的航灯。
父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史的研究者。他无私、无我、隐忍、负重,甘于奉献,不图回报,只管耕耘,无问收获;他为了苍生,为了美好,善择大道,孜孜以求。不论置身于什么环境中,都不言败、不放弃,乐观自信,正直豁达,问心无愧地活着,让庸常岁序变得鲜活饱满。张海东一直以为,所有的先辈栉风沐雨,辛劳一生,就是为了今天的我们。因而,常忆父母恩,珍惜今生缘!
回到孝道这个话题,张海东认为这一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孝道一直是衡量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道德标准。在我国,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及至今日,我们身上仍然有儒家孝道思想的深深烙印。”
张海东表示,最是家风传久远。家风家教对人的道德伦理与品德养成有着重要的地位,往往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父亲的手》中多篇文章中可以咂摸出其中的蕴意,比如书中所讲“良好的家风对后辈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这些对当今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承,无疑起到了警示与启发的作用。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把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做过比较分析,他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孝是仁、义、礼、智、信的基石。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发挥着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塑造文化的统领作用,体现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孝文化的优秀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王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