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越南胡志明市首条地铁线路的正式开通,原本应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城市变革庆典,但掩盖在欢呼声背后的,却是长达17年的拖延、翻倍的成本以及失控的城市发展。这条耗资17亿美元、历时近两年规划、十余年建设的地铁项目,从初期获批时预计的6.68亿美元预算,到今日超支近三倍,成为一个鲜明的例子,揭示了越南在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种种困局。
胡志明市,这座拥有1000万人口的商业中心,早已成为越南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城市。然而,随着人口激增和经济扩张,城市交通问题也愈演愈烈。上世纪末,城市道路上还算顺畅的交通,如今被汽车和摩托车的大量增加彻底堵塞。拥堵的道路不仅让出行时间不断延长,更导致了空气污染加剧和生活质量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地铁项目早已不只是一个现代化象征,而是解决交通危机、提升城市功能的迫切需求。然而,这条从2007年获批到2023年底才终于投入运营的地铁,暴露了越南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的系统性问题。
地铁的建设过程堪称一场教科书式的失败案例。2007年项目批准后,地铁计划的初始预算仅为6.68亿美元。然而,在项目启动后,成本逐渐攀升到17亿美元,翻了将近三倍。资金短缺成为最大的障碍,而主要资金来源依赖于日本的政府贷款。在此期间,越南国内对于如何推进项目缺乏明确的规划和高效的执行机制,大量审批流程的繁琐与拖沓严重拖慢了工程进度。原计划五年完工的项目,硬生生拖了17年。
与此同时,项目的拖延导致胡志明市的交通压力急剧增加。缺乏高效公共交通的城市变成了摩托车和汽车的天下。这些年来,胡志明市的汽车和摩托车数量成倍增长,而城市道路并未同步扩建。结果是,原本规划中的交通缓解措施变成了一纸空谈,拥堵和污染成为常态。从市中心到郊区,原本只需30分钟的车程,如今可能耗费数小时,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城市的运行效率,也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除了交通问题,这一项目的超支和拖延也反映了越南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胡志明市地铁项目的启动之时,越南正试图从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被视为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然而,项目过程中的管理混乱、资金缺口以及执行不力,暴露了越南在政府治理和公共项目管理方面的短板。地铁项目不仅未能按时完成,甚至一度成为公众和媒体批评政府效率低下的焦点。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17年的等待换来一条20公里的地铁线路,这种迟来的成果既是期盼已久的改变,也是复杂心情的交织。虽然从22日开始的30天免费试运营吸引了大量居民排队体验,但地铁真正能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根据现有规划,胡志明市的地铁网络应包括数条线路,但第一条线路的开通已耗费如此漫长的时间,未来其他线路的建设恐怕更难以令人乐观。
而地铁系统是否能够吸引足够的乘客,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地铁票价相对低廉,但许多居民已经习惯了依赖摩托车和汽车出行,尤其是郊区的上班族和商人更可能选择灵活的私人交通工具。要让地铁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需要优化现有线路的运行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扩展线路覆盖范围、完善换乘设施,以及提供可靠的班次服务。否则,这条来之不易的地铁线路可能很快沦为鸡肋,无法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胡志明市地铁项目背后折射出的,是越南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计划短视与管理低效。近年来,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令人瞩目,但基础设施发展显然未能跟上经济扩张的脚步。从道路网络到公共交通,再到城市规划的整体协调,越南在多个领域都暴露出严重的滞后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短缺等问题不断加剧,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往往因为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或资源分配不当而陷入停滞。
胡志明市地铁的开通,象征着城市化进程的一小步,却也标志着越南在基础设施现代化道路上任重道远。这个迟到的项目不仅为1000万居民提供了新的出行方式,也为越南的城市管理者敲响了警钟: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不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工具,更是居民生活质量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未来,胡志明市若想摆脱交通困境,仅靠一条地铁线路显然远远不够。政府必须从此次经验中吸取教训,优化项目管理流程,加快后续线路建设,同时更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升级。唯有如此,这座拥挤不堪的商业都市才能真正迎来一个更加高效、宜居的未来。
胡志明市地铁的开通值得庆贺,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沉重的开始。越南需要更加清醒地面对其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挑战,从效率到管理,从规划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深刻变革。否则,等待的可能不是下一条地铁线路的顺利建成,而是更大的城市危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