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宇宙的语言,能创作音乐,就拿到了宇宙游乐场的通关门票。这里是我的音乐造梦厂,也是我的音乐创作人生启航地。”
上海市卢湾中学初三学生刘载育,在近日举行的“黄浦区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第一期结业仪式上,这样总结过去两年在基地的学习时光。
在这两年时间里,从小爱音乐的他,从一名小提琴手,成长为会作曲、编曲、拥有自己原创音乐作品的小小音乐创作人。“我已经创作了40多首音乐作品,希望寒暑假有空闲的时候,整个专辑出来。”刘载育接受记者采访时兴致勃勃地说,自己会坚持音乐创作之路,未来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音乐创作人。
此时,冬日的暖阳穿过窗户照在教室的课桌椅上,彷佛梦想之光照进了现实。
刘载育作品(上海市卢湾中学)来自:新闻晨报00:0003:07
《Great Expectation》
作编曲:上海市卢湾中学 刘载育
专业音创教室 上音专家执教,高配资源孕育音乐创新英才
被刘载育称作“音乐造梦厂”的地方,全称为“黄浦区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在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是黄浦区青少年创新英才培育“登峰计划”的一个子项目。
“‘黄浦区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办的宗旨,就是让黄浦区的优秀学子‘早入门’且‘后劲足’,为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多元艺术审美、广阔国际视野、跨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的高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前做好准备。”上音附属黄浦比乐中学校长罗立新介绍说。
“音创”基地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指导支持下,打造了一间专业级别的音乐创编教室,并由上音音乐工程系的专家老师开设系统性课程。
2022年9月,来自黄浦区各中学的第一期学员进入“音创”基地学习,刘载育便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走进音乐创编教室,我就被里面的专业设备震惊了。”刘载育说,在此之前,自己也尝试用iPad里的音乐软件作曲,但完全是凭感觉,作品很粗糙也很业余。进入基地后,上音老师讲授的课程,让自己从基础乐理、创作理论出发,到计算机音乐制作、大型创编技巧等实操,逐渐步入音乐创作的专业之门。
更令这群中学生惊喜的是,上音的教授还会定期带来“大师课”,寒暑假还能走进上音校园参观学习,这些以往进入大学才能享受的专业级资源,如今全部下沉到了“音创”基地。
萌动的音乐种子开出了花,首期多名学员原创作品获奖
在“音创”基地第一期学员结业仪式上,多位学员带来了他们的原创音乐作品。
《燃梦茉莉》
表演:上音附属黄浦比乐中学 朱佩琪 孙歆怡 胡亦乐
作编曲:朱佩琪
表演、作编曲: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 张霈璇
刘载育演绎了一曲《Great Expectation》。“那段时间学习压力有点大,妈妈又出差了,很想念她,这种感情一下涌上来,就想用音乐来表达。”从前期的作曲、和声,到后期的配器、录音、制作,刘载育花了4周时间,把创作冲动变成了音乐作品。
另一首《Let me go》的创作灵感则更有趣。“五年级的暑假,我听见家里电风扇发出的声音,感觉有旋律在其中。后来一首欧美歌曲的前奏,让我再次想起这个旋律,立刻有了创作灵感,完成了作编曲。”在“音创”基地中,他还找到了填词、演唱的小伙伴,让这个作品更完整。
罗立新校长介绍说,去年年底,“音创”基地多名学员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主办的“第四届未来音乐创作人音乐节”活动,有7个作品入围决赛。其中,上音附属黄浦比乐中学的杨光同学获得了银奖和最佳台风奖,上海康德双语实验学校的张霈璇同学获得了铜奖,上海市卢湾中学刘载育等7位同学获得了入围奖。今年11月底,多名学员又参加“第五届未来音乐创作人音乐节”活动,所有原创作品均入围决赛。
杨光作品(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来自:新闻晨报00:0003:29
《God Said》
作编曲:上海音乐学院附属黄浦比乐中学 杨光
面向黄浦区所有中小学生招募,第二期30名学员开启音乐创作之旅
第一期学员的结业仪式,同时也是第二期学员的开班仪式。
“在第二期招募期间,我们收到了来自黄浦区各所中小学的学生的踊跃报名。通过筛选,一共有30位同学成为了第二期‘音创’基地学员。”罗立新校长说。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教授表示,上海音乐学院将为同学们量身订制个性化课程方案,引导其关注音乐科技发展前沿,建立系统专业认知,并期望学员们能够运用科技手段,实现艺术创意的自我超越。他还透露,上音的音乐设计和制作专业、录音艺术专业,以及新开设的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都非常欢迎有音乐创作梦想的同学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