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12月23日,日产与本田官方发布消息,二者就启动经营统合谈判达成一致。

双方预计将于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并将现有的本田与日产品牌纳入控股公司旗下,成为两家子公司。同时,日产为最大股东的三菱汽车将于2025年1月底之前决定是否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3日,日产、本田、三菱在东京举行合并谈判联合新闻发布会 路透社

按计划,两家公司将于2026年4月经过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的决议,并于同年7月底至8月退市,成立控股公司,同时力争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日经中文网》在相关报道中提到,如果日本产业史上规模首屈一指的统合成功实现,将诞生销量仅次于丰田、大众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同时这也是2021年FCA与PSA合并组建Stellantis集团以来,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合并。

与外界猜测相似,由于近期总市值相差较大,本田为6.7万亿日元,日产为1.6万亿日元,新成立的控股公司社长将从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选择。据悉,本田还将提名控股公司内部董事和独立董事中的半数以上席位。

不过,基于公告中强调的两家公司计划继续共存并平等发展各自持有的品牌。

本田与日产的高管团队似乎不会在短期内受到合并的影响。本田的社长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在12月2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协同效应的可能性比预想的要大。”日产的社长内田诚(Makoto Uchida)则干劲十足地表示,“在市场的势力版图不断被改写的情况下,规模经济将成为一大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车企销量逼近本田、日产 路透社

三部敏宏还提及了本次合并的根本原因,他称,在北美,本田面临EV销售补贴上涨的问题,在中国,与比亚迪等本土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本田对此表现出危机感,称如果不提高经营效率、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5到10年后势力格局极有可能发生剧变。

整合效应优先

尽管公告规定,本田和日产负有排他性谈判的义务,如果任何一方与第三方完成合作手续等,作为基本协议的解约手续费,需向对方支付1000亿日元。

但其同时指出,设立联合控股公司还将需要获得批准,将根据业务整合情况,并以日产扭亏行动稳步实行作为前提。

也就是说,未来8个月内,围绕两家品牌的整合,仍充满未知数。三部敏宏也表示,正式谈判才刚刚开始,“这并不是对日产的拯救。有些问题需要研究和讨论,坦率地说,不实施这一计划是存在可能的。”

此前,多数分析已经对两家公司的整合前景提出了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https://www.guancha.cn/qiche/2024_12_21_759631.shtml)。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雷诺—日产联盟前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所谈及的,两家公司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市场布局都没有互补性,很难找到协同效应。

或是为打破外界的质疑,本次双方发布的整合公告也着重提到关于整合能够带来的潜在协同效应。

一、通过标准化车辆平台实现规模优势。其中提出将加速全球产品的互补,包括ICE、HEV、PHEV和 EV车型。

二、通过研发职能的整合,提高开发能力和成本协同效应。在整合实现后,两家公司将在所有研发部门之间展开更一体化的协作,包括基础研究和车辆应用技术研究。

三、优化制造系统和设施。其中提到将共享生产线,从而降低固定成本。

四、整合采购系统,加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优势。两家公司将改进和简化采购流程,并将从同一供应链和与商业伙伴合作以获取通用零部件。

五、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成本协同效应。两家公司希望通过系统和后台运营的整合,加上运营流程的升级和标准化,大幅降低成本。

六、通过整合销售金融相关领域和运营规模的提升,旨在提供一系列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包括为两家公司的客户提供贯穿整个车辆生命周期的新金融服务。

七、成立智能化与电气化人才基金会,增加员工交流和技术协作。

其中既涉及共摊未来产品的研发,也提及二者将通过整合采购、共享产线、整合金融来降低成本,协同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涉及本田—日产合并的参与方 日经中文网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合作方,雷诺汽车表示将“与日产汽车讨论并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同时雷诺在原则上对本田与日产汽车的合作持开放态度。

内田诚则同样向现合作伙伴做出承诺称,如果(与本田的合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日产将继续以“项目方式”与雷诺合作。

而此前表现出收购日产意愿的富士康,则被曝出在上周派出代表团前往法国与雷诺会面后,最终决定暂停这一接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