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蕴海

苏台高速公路七都至桃源段通车在即,昨天,记者来到现场先睹为快,感受这条集绿色低碳、智慧科技等众多特点为一体的新质高速。

全线布设光伏设备

发电量覆盖高速日间耗能

行驶在苏台高速公路七都至桃源段,只见沿线站房屋顶、收费大棚顶、互通区、声屏障、中分带等高速红线内区域,均布设了光伏发电设备,这是该工程创新构建的“全线综合性光伏体系”。苏州交建公司苏台高速项目负责人张梦茹介绍,苏台高速项目充分利用长达16.6公里的主线桥梁中分带区域,将光伏组件与交安设施有机融合,在满足高速公路防眩要求的同时,为高速公路的能源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此举为国内首创。在声屏障区域,光伏组件替代了传统的泡沫铝隔声板,既具备隔音功能,也实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

苏州交投鑫能公司绿色发展部科员吕恒远介绍,据测算,苏台高速项目的光伏总装机容量约为8.6兆瓦,年平均发电量可达78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2497.2吨,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4.1吨、7780.4吨。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发电量能够完全覆盖苏台高速公路全线在日间的耗能需求,多余电量将参与江苏省电力市场交易。

此前,由交投集团、鑫能公司、交能融合科技公司申报的《苏台高速公路全线交能融合光伏技术应用》已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案例·技术装备材料创新类”。

环氧钢渣沥青变废为宝

纳米陶瓷涂层寿命超16年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也是苏台高速项目的一大特色。其中,基于低碳、耐久、降噪的理念,苏台高速项目在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面引入了环氧沥青、钢渣、降噪弹性颗粒等新材料,形成了多种新型沥青混合料,综合提升路面性能和行车舒适度。尤其在使用环氧钢渣沥青材料时,将钢渣掺量提升至60%,不仅将工业废料钢渣变废为宝,还有效结合了钢渣沥青和环氧沥青的优点,实现了混合料抗压、抗滑、耐磨、耐腐蚀等多重功效。

为提升高速公路设施设备的耐久性,苏台高速项目引入了前沿“黑科技”材料纳米陶瓷涂层,应用于波形护栏、房建外墙、光伏支架以及声屏障立柱等处。与传统涂层相比,纳米陶瓷涂层具备耐磨、耐热、防污、防锈、绿色环保等卓越性能,使用寿命超200个月,相当于16年又8个月,耐盐雾腐蚀时间达4200小时,维卡软化温度为200℃,耐人工老化时间长达6800小时,可大大降低工程养护成本,有助于延长公路设施系统的使用寿命。

此外,苏台高速项目还使用了新型减振降噪伸缩装置即形似“祥云”的S形伸缩缝。与传统伸缩缝相比,S形伸缩缝可减少车辆对伸缩装置的冲击力度约50%,延长使用寿命10年,配合降噪ANP-13沥青、富孔吸音岩板、智能电子降噪设备等,多管齐下,能够缓解行车噪音。

智慧高速五位一体

事件检测准确率超95%

实现0.1秒级事件检测,全天候事件检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这是苏台高速项目全线应用的雷射视融合技术,在省内新建高速公路中尚属首次。

张梦茹介绍,苏台高速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依托5G、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搭建了包含车流数字化系统、全景视频监控系统、雾天行车诱导系统等多个子平台的智慧高速综管平台系统,打造了“全要素感知、全天候通行、全过程管控、全方位服务、全数字运营”五位一体的智慧高速。

其中,超声波定位雾灯、雷射视融合技术、主线车道级管控系统等先进技术,能针对重点路段、恶劣天气、节假日高峰、道路施工及突发交通事故等情况,实施信息联动、监测预警,并对道路进行分车道、分级控制,从而保证通行效率,保障通行安全。

此外,苏台高速项目在省内首次研究编制了高速公路数字化交付标准,为后续高速公路运营和管养提供了数字底座。

名词解释

维卡软化温度:当匀速升温时,某一负荷条件下,截面1平方毫米的标准压针刺入热塑性塑料1毫米深时的温度。

雷射视融合技术:通过毫米波雷达和ETC、蓝牙、Wi-Fi的融合定位,联动视频摄像头实现车辆目标精准识别、车辆轨迹连续跟踪的通感一体技术,能够全天候、实时、精准检测和识别高速公路交通事件及不良驾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