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锁座引纷争,盈利安全难辨清。旅客权益悬一线,航空规则待分明。”在航空出行日益普及的今天,飞机锁座”现象如一团迷雾,笼罩在旅客心头,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热议。这究竟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必要举措,还是航空公司追逐利润的隐秘手段?旅客的权益又该如何在这场博弈中得到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曾有一次出行经历,满心欢喜地提前预订机票,想着能早早选到心仪的座位,开启一段舒适的旅程。可当我准备线上值机时,却发现大部分舒适的座位都被锁定,只剩下寥寥无几的中间座位可供选择。我当时就十分纳闷,这航空公司到底是怎么回事?周围的朋友也纷纷吐槽,有的说一家老小出行,想选连排座位简直比登天还难;有的则抱怨自己明明提前很久购票,却连个靠窗或者靠过道的座位都选不到。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锁座”现象确实给旅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就拿我预订的那趟航班来说,整个客舱座位众多,但除了安全出口座位外,前后排的很多座位都处于锁定状态。尤其是经济舱前几排以及靠窗、靠过道的座位,几乎都被“霸占”。航空公司客服对此的解释却含糊不清,只是说不同飞机锁座情况不同,有里程兑换座位可以尝试兑换,若未兑换完可到机场现场办理。但对于锁座的具体原因和规则,却只字未提。

回顾航空公司的选座服务发展历程,早期付费选座在国外低成本航空中兴起,由于机票价格低,需通过额外收取选座费、行李费等增加收入。我国航空公司在 2014 年左右开始在国际和港澳台航班“试水”付费选座,主要针对空间较宽敞的经济舱座位,随后在 2015 年左右推广到国内航线,且多采用里程积分兑换的形式。随着时间推移,付费选座的范围不断扩大。如今,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韩涛指出,从最初的前三排和安全出口附近座位,扩展到过道旁和靠窗座位,以至于现在免费可选的往往只剩下中间座位。这一变化趋势,很难不让人怀疑航空公司的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可否认早期飞机“锁座”有出于安全的考量。比如经济舱第一排因有安全员固定座位而被锁定,安全出口考虑到部分特殊旅客不适合就坐而被管控,还有为了飞机配载问题,确保重心在安全范围而锁座。但如今,航空公司将大量舒适座位用于为高价值旅客提供增值服务,付费选座明显倾向于创造额外营收,成为一项重要的增值收入来源。

在我看来,航空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旅客的权益。就像之前有一次航班延误,航空公司没有及时准确地向旅客通报延误原因和预计等待时间,导致旅客们怨声载道。这次的“锁座”事件也是如此,如果航空公司一味地制造信息差,故意模糊锁座规则和比例,不明确不同旅客购买选座服务的规则和定价标准,这无疑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也表示,航空公司预留座位虽有一定合理性,但不能把选座专门作为盈利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航空公司到底应该如何平衡盈利与保障旅客权益之间的关系呢?是应该制定更加透明合理的锁座规则,明确付费选座和免费选座的界限?还是应该加强与旅客的沟通,根据旅客的反馈及时调整选座政策?又或者是监管部门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规范航空公司的行为?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需要航空公司、监管部门以及广大旅客共同思考与探讨,以促使航空出行环境更加公平、和谐。

参考文献:

《航空运输服务与消费者权益研究》

《民航业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