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一块什么样的电话手表?”这个问题点燃了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想象的火花。他们纷纷化身“未来设计师”,讨论着手表的造型和功能。一个个融入了他们奇思妙想的设计跃然纸上。

“我设计的手表特别之处在于,它的表带可以当作电子止血贴。”长安镇中心小学三(1)班学生黄子轩认真地讲解设计亮点。这个止血贴有自洁和消毒功能,可以循环利用。他的想法让很多师生感到新奇。

这是长安镇中心小学与国内某知名儿童电话手表企业共同开发的项目式课程,也是长安镇大力推进科学教育的亮眼成绩单之一。近年来,长安镇通过创新科学课程、组建科学教育团队、创办科技活动等多种形式,努力构建具有长安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

东莞作为“智造之城”,市内聚集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长安镇内就有850多家。如何用本土科创企业资源,赋能中小学科学教育?在长安镇鼓励引导下,多家企业走入校园、走入教室,加强校企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

长安镇中心小学邻近国内某知名儿童电话手表企业。基于地缘等优势,早在五年前,长安镇中心小学就与这家企业密切合作。这家企业时常向长安镇中心小学敞开大门。很多学生可以到企业,开展观摩、产品体验等活动。很多学生因此对产品设计、研发等流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我们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企业也会偶尔带着新产品到学校里,进行测试调研。渐渐地,我们一起开发了项目式课程。”长安镇中心小学副校长陈海燕介绍说,这门课程主要在三年级展开。校企通过自主设计、动手实践等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我们设计的电话手表,增设了监测使用者心理状态的功能。这样爸爸妈妈就能够随时知道我们的心情变化。”学生孙铭阳和小组成员带着创新想法,走进这家企业,与产品工程师面对面交流。

这一想法给工程师们带来了启发,他们围绕学生们的实际需求,将情绪监测功能融入到研发过程中去,优化产品性能。三年之后,原本只存在于学生脑海中的想法,化身为了一款情感与科技感兼具的手表。这让长安镇中心小学教师卢妍君感到不可思议。

“部分学生的想法很新,也是我们原来从未设想过的一个角度。”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项目式课程是一次与学生“零距离”碰撞的好机会。这帮助他们更好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研发、完善新产品。

在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基地,长安镇便多措并举,将更多专家学者等人才,拉入学校科学教育“朋友圈”。在镇内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熏陶下,长安镇第二小学就将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研究员童欣,聘为学校科普副校长,努力打造“科普导师+科学教师”的协同育人新格局。结合自身丰富的科研经历,童欣走进校园,与科学教师一同开展科学教育。

“其实,原子99.96%的重量都在一个小小的原子核上。如果我们教室是一个原子的话,大家猜猜原子核会有多大?”童欣这一问题充满趣味,引得长安二小的学生们议论纷纷。不一会儿,他们争先举手抢答问题。

在长安二小“小粒子成就大世界”科普课堂上,童欣向师生们介绍了散裂中子源及相关知识,带领大家走进微观世界。如何让晦涩难懂的散裂中子源与学生们“擦”出火花?这需要学校科学教师为他们“牵线搭桥”。

科学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在“前置”课堂上,设计了简单易懂的“书本中的粒子”“我听到的粒子”等5个活动量表。学生们通过线上答题等方式,将量表上的空格逐个填满。他们在此过程中,也对微观世界的结构有了初步认知。

“孩子们还写下自己的疑惑,准备向科普副校长请教。”在长安二小科学教师张沛看来,加强与科普副校长的交流,是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好方法。在童欣带动下,长安二小很多科学教师主动了解科学知识的新动向,想方设法挖掘更多新鲜的、趣味的知识点,将其传授给学生们。

在长安探索特色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不少企业、科研基地也主动打破“围墙”,为学校带来实践性、趣味性更强的科学课程,让科学教育“摸得着”。

“笃笃笃——”长安二小“木工坊”里传来忙碌的声音,学生陈鹤葶正小心地组装着长方形建筑,学生邹立、谢智俊细细雕刻着环形建筑。在他们巧手雕琢下,一个中国散裂中子源环形加速器木工模型逐渐成形。“后置”课堂里,学生们动手实践,制作木工模型,加深了对散裂中子源的印象。

经过长期探索,长安镇多所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生根开花。目前,长安镇29所中小学已建设51间科学实验室、近100间个性化科学探究室。长安镇还鼓励校企共建科普实践基地,共同开发研学项目。(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蒋颖妍 谢钰然)

作者:蒋颖妍 谢钰然 刘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