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蒋介石:病逝宝岛,悬棺待葬
蒋介石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上午11时50分,蒋介石撒手归天。次日晨7时,国民党召开中常会临时会议,做出两项重大决定:(一)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位“总统”。(二)不准蒋经国辞“行政院长”职,要他“衔哀受命,墨从事”。
从4月6日至4月17日蒋“大殓”的次日,台湾平时红色套版的报纸一律改为黑色,电视停播彩色录像和娱乐节目。主要的公家机关,红地毯之上覆盖上黑布。
但毫无疑问的是,蒋介石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后遵其遗愿,“灵柩暂厝于慈湖,俟来日奉安于南京紫金山”。这一愿望,如果还是意在“反攻大陆”,已是绝无可能,但如是移葬大陆,大陆中共方面已经明确表示:“悉听尊便。”
蒋介石过世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4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
02
汪精卫:死后被抛尸扬灰
汪精卫
1944年“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后葬在南京梅花山。抗战胜利后,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铲除。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派何应钦扒掉此墓,将其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
1946年1月21日晚,何应钦派马崇六在梅花山“试炮”,将汪坟炸毁,打开棺木时,见汪精卫的尸体上覆盖著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由于使用过防腐剂,尸体尚未腐烂,只是脸色青灰,已有黑斑点点。身穿南京政府的文官礼服,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
工兵实行“抄身”后,发现棺内除汪的一堆朽骨和其妻陈璧君亲手盖上的“魂兮归来”的白幡外,只有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是一首题为《自嘲》的绝命诗:“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待“验明正身”后,吊车将棺木吊到卡车上,向清凉山火葬场驶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