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幸福引领
智慧农业看“浙”里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智慧农业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其中,《行动计划》提到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
在浙江,智慧农业的脚步已一刻不歇。
今天,2024“数字乡村 幸福引领大型融媒宣传年”—智慧农业看“浙”里系列调研研讨第一站走进杭州临平。
本次活动是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指导,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主办,中国电信浙江公司数字乡村发展办公室、FM93浙江交通之声、浙江数字乡村发展联盟承办。
走进希望的田野
鱼菜共生
生态农业有“颜值”更有“产值”
走进临平东湖智慧生态田园产业综合体的设施大棚,一边是错落有致的无土栽培槽,生菜、芹菜、番茄等植物生机勃勃;一边是数个“巨型”鱼池,加州鲈鱼在循环水中漫游,这个占地约1000亩的综合体,是由杭州嘉润牧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鱼菜共生系统。通过“工厂化渔业”、“工厂化无土栽培”、“大田粮经轮作”的现代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每天为老百姓的餐桌提供丰富的美味。
蔬菜矩阵式漂移种植
全产业链建设全年稳定产出
在杭州农发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智能化育苗模块,一茬茬上海青嫩苗正在茁壮成长。这个人工智能生态农场可实现播种、催芽、育苗、移栽、收割、包装全链条机械化自动生产作业,预计年产蔬菜9茬达400万斤,成为杭州市规模化、数字化的高效生态菜篮子基地。杭州农发集团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李宇腾:“传统的大棚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尤其夏天高温的状态会影响到植物生长。我们因为运用精准无土基质漂浮式种植模式,较传统模式节省40%以上的用肥用药量和50%的用水量,全年都可以稳定产出。”
据了解,杭州近年来在智慧农业建设方面成果斐然,根据杭州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实施方案,到试点期末,杭州市要推广5个乡村数字化应用场景,建成50个数字农业工厂,培育500个数字乡村样板村,培训5000名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建成50000亩数字大田。
畅谈数字乡村未来
浙江省目前已经拥有7个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尤其在智慧农业方面,2023年浙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7.97%,现代农业质效变革跑出“加速度”。全省各地优质的智慧农业场景层出不穷,本次系列调研访谈也正是为了挖掘更多优秀案例,打造样板,分享经验,为浙江智慧农业引领区的建设赋能。
采风调研之后,嘉宾们进行了专项研讨。
山行(浙江)农业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剑锋分享了在全国各地“种数据”的故事。从无人机植保到病虫害自动监测,从温湿度系统控制到水肥自动供给,数据,为现代化农业管理提供了新工具。
浙江电信打造的第一个整县覆盖的全域低空巡查平台——新昌天翼星云平台。无人机+AI+服务助力“社会治理大脑”,只需1个人就能实现全域无人机自主飞行每天150架次,为农业生产和乡村治理插上科技的翅膀。
如今,一大批数字乡村应用场景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在两周之前,浙江电信杭州分公司临平分局提供技术支撑的“村民善治数字共富”应用已在临平区丁山河村全面落地铺开。中国电信临平区分公司系统集成部项目经理高伊纯介绍,这套应用通过“信用+积分+支付”的方式将治理生态和经济生态相结合,形成了多维循环的模式,村民通过参与具体的工作,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在线下的场景进行支付抵扣,从而反补到乡村的产业场景中,形成闭环。
浙江电信正全速推进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积极探索形成浙江创新、全国共享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以 “视频监控“+“丰富的AI”切入村民/村委/村集体各类应用场景,打造全省统一的数字乡村云平台。通过1个基础平台(数字乡村云平台)+4屏互动(驾驶舱、微信公众号智能音箱、乡村电视台)+N个应用,构建“数字乡村”生态圈,为各村、乡、镇提供可配置的智慧应用,旨在打造真正 “千村千面、一村一品”的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治理升级、乡村产业振兴、村民生活智慧化升级,带动农村市场规模发展。
截至目前,数字乡村云平台已累计服务全省11个地市,89个区县,13000+个注册村,24万+监控设备,村民总数突破24万,行政村渗透率超75%。
浙江大学(德清)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省数字乡村国家级试点与未来乡村建设评审组专家杜英森表示,数字乡村建设正在走入深水区,数字乡村各类应用应当为形成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多做贡献,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数字乡村建设在助推共同富裕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城乡间发展鸿沟弥合、老百姓收入增长,也能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