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5日,“上海:摄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也是美术馆迁址威海路新馆后迎来的第二个大展。本期新闻晨报《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展览开幕式现场,提前探展。

“上海:摄影之都 ”这个摄影大展呈现上海百年变迁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上海:摄影之都 ”这个摄影大展呈现上海百年变迁与发展

《上海会客厅》节目

本次展览汇集了35位长期生活于上海的摄影师与艺术家的268件作品以及其它相关80余件/组资料、展品。展览以上世纪初就活跃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声等艺术家的作品为起点,呈现了“上海”与“摄影”跨越百年的变迁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上海:摄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展览海报(12月24日晚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展览策展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为观众导览

摄影术的传入与上海的开埠几乎同步,在关注、影写上海崛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摄影从未缺席。展览“上海:摄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窥见上海百余年变迁与发展历史的契机,更呈现了摄影在这一时期的演变与突破。展览以线性结构为主轴,以“光影前驱”“纪实立场”“多元表现”与“特别呈现”等四个板块,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摄影被观看与呈现的上海。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谈到展览名称当中“上海:摄影之都”的由来,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铮告诉记者: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将会看到几代摄影家、艺术家们通过摄影这个视觉手段为表征上海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丰硕的成果。这些以丰沛的作品体量为保证、以独特的观看取径与风格为特色的艺术家们,以不断变化的摄影方式凝视、记录上海的万千变化,也被不断变化的上海所激发,不断创造承载了上海历史文化信息与密码的都市影像,使之汇入上海都市文化的洪流,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是摄影之都。

展览展出了著名漫画家丁悚1918年的两张老照片。作为民国时期上海视觉文化的重要推动者,丁悚将摄影视为一种将“美的姿式,美的装饰,美的背景”三者合而为一的艺术形式,其摄影作品既包含对日常生活的纪录,也有开拓性的“美术摄影”作品。

丁悚《上海美专学生龙华户外写生活动》191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悚《上海美专学生龙华户外写生活动》1918年

据介绍,丁悚早1913年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执教,并在1918年出版的校刊《美术》第1期刊出了记录学生户外写生的两张照片《上海美专学生龙华户外写生活动》。这两张照片是上海美专校史乃至中国现代美术史、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重要的视觉文献。

丁夏是丁悚之孙、丁聪之侄,他告诉记者,爷爷丁悚在美专写生的那张照片具体地址是在今天的龙华寺,应该算是最早记录中国西画美术教育学生户外写生的现场照片。

金石声《同济大学学生跳水》193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石声《同济大学学生跳水》1933年

这次展览展出了金石声的摄影作品。金石声是20世纪重要的中国摄影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画意摄影和现代主义风格著称。而他不太为摄影界所知的另一个身份是城市规划专家。他参与过上海城市规划中的重大项目设计。他关切民生、聚焦上海的变化发展,为从上世纪30至90年代的上海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和视觉档案。他也善于从日常事物中捕捉精彩瞬间、琢磨光影,赋予平凡的事物以辉煌生命力,同时也展现了摄影作为艺术的强大表现力。

金石声在同济大学读书时已在上海摄影界崭露头角。作品《无题》是其在学校宿舍的一张自摄像。摄影家把自己置于画面中心,无论照片的整体构图还是室内物品的呈现,都透露出摄影家对画面的把控和营构能力。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一组庄学本的摄影作品。出生于上海浦东的庄学本是中国民族志摄影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度以上海《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特约记者、“开发西北协会”调查西北专员、班禅回藏专使行署摄影师等身份,赴中国西部边地,风餐露宿数年,行走数万公里并拍摄了上万张少数民族同胞照片,留下了珍贵的视觉档案与重要的调查报告。他在考察沿途不断发回自己的照片在当时报刊发表连载引起广泛关注。

庄学本的摄影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庄学本的摄影作品

庄学本照片中的中国边地人民形象充满尊严与力量。他尊重拍摄对象,从他们从容放松的姿态和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他与对象之间自然融洽的关系。在他的照片中,无论威武雄健的康巴汉子,还是纯真无邪的嘉戎少女,无论博学精思的藏地活佛,还是真诚安详的边地老人,他们与我们目光交汇,情感相通,真实展现了边地民族的本真、美丽、安详和尊严。

上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的摄影文献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初到二三十年代的摄影文献资料

在展览现场,收藏玩家阿幸告诉记者,这次他为展览提供了一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主的摄影文献资料,一共24册,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天鹏画报》《闺秀影集》《盘丝洞》特刊以及《美的结晶——但杜宇摄影之一》。

当天开幕式,资深媒体人、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周力在观展之后认为:“这是一百多年上海摄影史的总结和检阅,也是上海城市变迁的追忆和展望,更浓缩了几代上海人的荣耀与悲情。”有影像工作者则认为:“这是一场沪上摄影艺术家的大聚会,策展人顾铮老师在导赏中提及的“复调式叙述”也是我们在活动影像策展中要下的功夫。”也有摄影爱好者表示:“百年间各个年代的多位上海摄影师镜头中的上海,值得慢慢细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