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内外聚焦固态电池的当下,各家披露相关进展的消息早已司空见惯,但像孚能科技这样完整展示技术路线、产品规划乃至制造工艺的并不多见。

孚能科技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实行多电解质路线齐头并进的方针,半固态、固态电池产品均有较大进展:三款半固态电池的进度跟公司“量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研发策略严丝合缝,能量密度从280Wh/kg也攀升到400Wh/kg;两款全固态电池中,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采用锂金属负极和高镍正极的氧化物/聚合物符合体系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从孚能科技的产品规划中不难看出固态电池的开发难度,仅是半固态电池随着电解质固态化水平的提升,每一代产品都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从第一代的凝胶固态化技术到第二代的新型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就要解决涂覆和致密化,当第三代引入高导电率固态电解质时,则要采用材料表面固态化、负极膨胀抑制等技术。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固态电池量产为何尚需时日。但如果转换视角,不难发现孚能科技在规划技术路线和产品迭代的同时,以全新研发的SPS(Super Pouch Solution)作为固态电池载体的产业化布局已初步成型。

就像是硬币的正反面,研发的“A面”加上产业化的“B面”,才能拼凑出完整的固态电池。

事实上,当行业内外热议哪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会率先跑通时,往往忽视了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难度。要知道,液态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制造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才达到现有水准。即便如此,能大规模量产高镍三元的电池厂商依然屈指可数。

回看孚能科技SPS,其核心创新点是大尺寸软包叠片电芯直接集成到系统底盘。直接集成在现阶段让软包动力电池成功“瘦身提质”,而大尺寸叠片则可以视为固态电池量产的“预演练兵”。

相较于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软包封装+叠片工艺更适用于固态电池早已是行业共识。一方面,各类固态电解质普遍存在机械性能较差的特性,只能采用叠片工艺避免固态电解质在制造过程中开裂或分层;另一方面,铝塑膜的延展性优于金属外壳,可适配锂离子在迁徙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涨缩,让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自由呼吸”。

从发布到交付,孚能科技用两年时间围绕SPS建设产能、优化工艺、验证产品,目标直指固态电池。就如公告中所言,“未来随着固态电池体系成熟和产业化程度提升,公司生产基地可快速升级为固态电池产能,投产周期优势较大。公司技术的护城河在于现有的设备及工艺,包括软包工艺、叠片工艺等,可以无缝应用在固态电池技术上。”

这意味着,一旦固态电池取得实质性进展,孚能科技SPS有望衍生出多款产品,助力车企快速抢占市场。

文/林焘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