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爱看历史剧的小伙伴们都会关注到,很多武将在自报家门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十分威武酷炫的头衔。我们随便列举几个比较著名的。

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大哥李广利,他就曾被封为“贰师将军”。贰师是因为其征讨贰师城,获得了大量战马,故以此为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三国》沙溢 饰 孙策

东汉末年朝廷还曾封孙策为“破虏将军”,后来一直到孙权还继承了这一称号。

最著名的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曾被封为“军师将军”。

除了这些稀奇古怪的名称外,更多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些以方位或方向命名的将军。例如“前、后、左、右、后将军”,还有东汉时期的“四镇将军”(镇东、镇南、镇西、镇北将军)和“四征将军”还有“四平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三国》陆毅 饰 诸葛亮

我们今天就来理一理这些将军们的称号以及地位。

重号将军:大将军与四方将军

上文所说的大方位的那些将军就是重号将军。早在先秦时期,将军就是一种正式的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大帝》陆建民 饰 卫青

最早的时候主要设置的是“大将军”一职。这个在历代基本上都是军队中的最高统帅,例如韩信、窦婴(七国之乱)、卫青等等。西汉时期,大将军被列在三公之上为朝廷中仅次于皇帝的职务。尤其在霍光时期,他就是以大司马大将军的名义来操作朝政的。

到了东汉时,有了外戚霍光珠玉在前,大将军更是外戚权臣的主要称号。冠以大将军之号,其地位就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大帝》张雷 饰 霍光

大将军之下便是“前、后、左、右、偏将军”五位重号将军。

前将军,是五方将军中地位最高的。主要是负责拱卫京师或者戍守边境的最高武官。

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也都是高级军职。其来源是因为春秋时期,军队出战多分为三军或者六军。中路由主帅坐镇,左右都有一位将军进行节制管理。后来随着军队阵法的变化和战争的发展,左右前后不再是指代军队,而是一种高级军官的代称。也成为了正式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演义》李靖飞 饰 张飞(曾被封为右将军)

偏将军多是大将军的属官,后来也成为了固定的中层军官或者主帅的副官。偏将军多由军中校尉升任,没有自己的官署更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至于人员编制数量也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立的。

骠骑将军

要说有一个将军职位是从杂号转正的,那就是汉武帝册封霍去病的“骠骑将军”。

其实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最重要的转变就是两个:一是能不能开府设置自己的属衙官吏二是有没有正式的编制和手续(拜授仪式或者紫绶金印的正式关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去病》张若昀 饰 霍去病

我们就借助骠骑将军的设置来看一下重号将军开府的例子。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在之前随卫青远征漠北的战争中,率领八百轻骑直插匈奴王庭。仅以八百轻骑斩杀敌人2028级敌首,其中包括匈奴相国、伊稚斜单于的祖叔父籍若侯产。战后,汉武帝册封其为“冠军侯”

这一年,汉武帝再次派其率领大军出击河西地区的浑邪王、休屠王。出征前,特加其“骠骑将军”的称号(此时为杂号将军)

这次出征果然不负汉武帝所望,霍去病不仅取得了重要的草场和西域来往通道——河西走廊。还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等8960名首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大帝》李乐 饰 霍去病

此战之后,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功绩,同时也不撤换其舅舅卫青的大将军之位。特命专设“骠骑将军”一职,地位和俸禄都等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

自此,骠骑将军成为重号将军,而且还是与大将军等级相似的超高级统帅。

从后世可以担任骠骑将军的人就可以看出其地位的特殊。例如蜀汉的太子刘婵、魏国重臣司马懿等等。

车骑将军、卫将军

很多人喜欢拿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作对比,来研究他们谁的地位高、谁的权力大。

如果从官品而言,车骑将军肯定是要低于骠骑将军的。毕竟骠骑的起点太高了(想想汉武帝有多么宠爱霍去病就可以知道了)。

车骑将军最开始也是杂号将军。汉高祖刘邦时期,车骑将军作为领军打仗的临时性官职(基本等同封号)而被使用,没有开府。

后来到文、景、武帝三朝,车骑将军逐渐作为正式官职被授予开府的权力。自此,成为了重号将军。不过车骑将军虽然开府,但地位并没有特别高。主要是执掌四夷屯警、征伐背叛、京师兵卫,迎来送往等礼制性活动。这一时期的车骑将军主要是亲信之臣。比如卫青曾经干过这个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日磾

车骑将军的高光时刻应该是霍光主政的宣帝朝。霍光出任大司马大将军,其亲信和武帝宠臣金日磾就出任了车骑将军之职,还在前面加了“大司马”衔。到了东汉之后,就成为了继大将军、骠骑将军之后的第三位高级将领。

卫将军则是重号将军中职权最为清晰的一位了

汉文帝设置卫将军一职,主要负责京城南北军队,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京城保卫工作是由南、北禁军共同管理的。南军归卫尉管理、北军归中尉(后改称执金吾)管理。皇帝为了更好地管理两军,便设置了卫将军统一管辖。后来卫将军也和其他重号将军一样,开府设衙,掌管禁军和参与政治了。

重号将军的排位

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还是有点稀里糊涂的。那么我们就简单粗暴地来进行排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大帝》陈宝国 饰 汉武帝

以汉武帝时期的地位来排序:

第一梯队:大将军,地位在三公之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第二梯队:第一名是骠骑将军,第二名是车骑将军,第三名是卫将军。他们三个地位都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第三梯队:前、后、左、右四方将军,他们内部地位基本相同。他们的地位都是在九卿之下。

以上八位将军就是最标准的重号将军,都享有开府的权力。府属有长史、司马各1人。从事中郎2人、掾属29人,令史御属31人。

到了三国时期由于天下大乱,仅仅这八个称号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因此,曹魏又创造性地增加了四征、四镇、四平十二个将军称号其中四征作为正式官职,成为重号将军。其地位甚至超过车骑将军,位次仅次于三公和骠骑将军。不过后来这些称号都被废除了,还是原来那八个为主。

杂号将军

杂号将军的盛行基本上都是在战争频繁的年代。

杂号将军第一次集中出现是在汉武帝朝。由于对与匈奴等四方少数民族作战,军功卓著者比比皆是。这就导致了原有的官职封号根本不够用。于是乎,在将领有重大立功或者重要出征之时,汉武帝都会以一些缘由来册封将军之号。

比如以部队命名的“材官将军”“骁骑将军”以任务命名的“贰师将军”,还有以民间传言命名的“龙骧将军”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称号的将军在平时并没有什么职权,只在战时有重要节制军队的作用。而且杂号将军之间也没有从属、上下的关系。所以才称之为杂号将军,或者叫列将军。

后来到了南北朝乱世,重号将军再次不够用了。于是但凡在杂号之后加一个“大”字便可以作为重号将军。南朝梁国的将军称号之多达到了历史之最。其中有记录的就有125人。重号将军更是达到了24个之多,除了大、骠、车、卫和四方将军之外,还有四征、四镇、四安、四平。

真的是封上了也不开心,毕竟封了那么多人没什么稀罕的。没封上的更不开心了,封了这么多人都没有我!

“名号将军”们的没落

自唐末开始,单独被封为“将军”已经不能代表其权力和地位了。毕竟南北朝封得太普遍了,阿猫阿狗都可以做将军。于是乎,真正的权臣或者军阀便开始以“节度使”作为权力的象征。

到了宋朝,太祖赵匡胤开始推崇以文制武。因此,国家大权再也很少落到武将手中。一方面是因为加强了皇权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科举制度改变了文官体制的选拔通道。原本的世族政治逐渐被以科举取士为主的新兴官僚阶级给取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后历朝历代,都是以文官治理武官和朝政。宋代的军事中枢部门变成了“枢密院”,最高长官称之为“枢密使”。比如著名的狄青就做到了枢密使。但这也仅此一例,武将的地位一落千丈。

最后一个尚武的朝代就是清朝了。毕竟是马背上打天下的朝代,对于武力的认识依旧是极为重视的。除了八旗制度外,后期军事管理的重要机构便是我们都熟悉的“军机处”。当然,军机处的职能更像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但此时已经达到了封建皇权的顶峰,皇权最终压倒了一切其他势力。纵使此时再有大将军、骠骑将军,也不会再能威胁到皇权的独尊地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故宫乾清门外的军机处

最后一个小尾巴:清代的五大将军

很多人还会好奇清代的将军制度。按照上面的标准,清朝五大将军也都是开府设衙,统领一方军政大权。这和古代的将军有什么不一样吗?

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可大了去了。

清代五大将军是指: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乌苏里台将军、伊犁将军。

他们的职务虽然有个将军,但职权更像是总督+巡抚。因为他们除了领兵之外,还要负责其辖区内的民生政务。所以这就是清朝在未设置行省的区域设置的类似于督抚的一级地方政府。所以他和古代重号将军的性质当然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武将戎装照

其实除了这五个,还有九个驻防将军。分别是:绥远(内蒙呼和浩特一带)、江宁(今南京)、广州、福州、杭州、荆州、宁夏、西安和成都九位。这九位是当时清军入关后,将八旗士兵分在这九处镇守的。特设置九位将军来管理该地方八旗军务,统领八旗兵丁和后代的衙门。所以也是有行政职能,但主要是针对旗务。

至于地位上,我只能说这十九位驻防将军都是从一品高官。而且他们管理的都是旗务,非八旗亲贵不得担任。因此,他们的地位实际上和总督是相当的。比如乾隆年间开始,两广总督和广州将军开始同城办公。根据两人有时联名上奏等情况来看,广州将军的排位甚至还在总督之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州将军府的大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