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在2024年年终的璀璨光影中,我们将目光聚焦在头版留下过印记的三位非凡女性。
叶嘉莹,以诗词为舟,渡岁月长河,将古典文化的瑰宝播洒,一生为传承而歌吟不辍;杨妞花,从苦难中走来,却以坚韧为笔,改写命运篇章,在寻亲路上执着前行;晓华,面对汹涌的流量,不骄不躁,始终专注于理好发……她们身份不同、经历各异,却用各自的精彩照亮世界,汇聚成磅礴的女性力量,让无数人从中汲取能量,找回曾经的执着和勇气。
弱德:
“你承受,你坚持,
你要完成你自己”
回望这一年的时光,在纪念中拉开帷幕。
11月24日下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逝世。
叶嘉莹被称为“诗词的女儿”“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她辞世后,社会各界纷纷表达哀婉之意、缅怀之情。新华社在评论文章中写道:叶先生一生如风暴中的竹子与细草,挺过风雨活得越发坚韧,也更能品读出中华古典诗词中的平仄之美。她以“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自况,更显出一位当代士人的俊逸与旷达。“一世多艰、寸心如水”的“弱德”精神,是她一生写照。
是的,我们纪念叶先生,不仅因为她在古典诗词研究上的非凡建树,更因为她深沉坚韧的品性,历经苦难却始终持守信念的“弱德之美”。
现代社会,人们总是更崇拜强者和力量,并且害怕被视为弱者,不愿意承认弱甚而“恐弱”。但在叶先生身上,我们重新认识了柔弱。
叶先生说:“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弱德之美”绝非弱者的哀号与屈膝,而是于困境中坚守底线、内敛谦逊、厚积薄发的独特力量。它是在逆境中不被击垮,于苦难里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正如叶先生那样,一生历经无数风雨,却从未放弃对古诗词的热爱与研究,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在诗词的世界里默默守护着那片精神净土。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叶先生的“弱德之美”犹如一股清泉,提醒我们坚守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在困境中坚守正道,在平凡中成就非凡。希望我们在领悟“弱德之美”的同时,也将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使其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坚韧:
“把我扔在烂泥堆
我也会开出花”
杨妞花的故事写满坚韧与勇气。
追击人贩子1313天,经历六次庭审后,12月19日下午,杨妞花终于为父母讨回公道:“当庭宣判,余华英得到的还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终审,这是最后一战。”当她用尽所有力气,哽咽着向在场的人们宣读了判决结果,现场伴随着阵阵欢呼声同时响起的,还有寻亲家长们的大哭声。这,不仅是杨妞花一直等待的结果,也是他们一直在等待的结果。
杨妞花代理律师王文广说,“妞花是寻亲家庭的一束光,弱小的她拥有强大的内心,不仅照亮了自己的小家庭,也给寻亲的家长们带来慰藉。”
对于很多人来说,杨钮花真正走入视线,是2021年,那一年,出生在贵州织金、5岁被拐的她在寻亲26年后,终于找到自己原本的家和亲人,但亲生父母早已抱憾离世。同年,她指认了人贩子余华英。
曾经遭受拐卖的黑暗经历,没有将她打倒。为了抓住余华英,她多次报案,回忆小时候的经历,协助警方寻找线索。2023年7月14日,杨妞花第一次在法庭上和“人贩子”余华英正面对峙。面对余华英的“死不悔改”,杨妞花以勇敢回击:“你记住,是我把你送上法庭的!”
杨妞花六次去贵阳参加庭审,她那站在法庭上坚毅的身影,是为自己,更是为无数被拐受害者。对于媒体的采访,杨妞花基本不拒绝。她觉得,寻亲群体应该被大家看到,哪怕只是一个鼓励,都能够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她每次都要坚持到现场的原因,如果她到现场的话,就会有更多的媒体记者到现场,把更多的镜头给到那些在法庭外的寻亲家长。
杨妞花说2024年这一年非常累,从10月25日重审一审宣判到现在,她瘦了很多。如今等来法律对余华英的终审判决,她终于可以真正放下,好好歇一歇。今年早些时候,她已将身份证上的名字从“李素燕”改为“杨妞花”,“叫回自己的名字”,找回了她向往的平凡生活。
“就算把我扔在烂泥堆,我也会开出花。”杨妞花说。凭着这股韧劲,此后余生,她必将步步生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这股韧劲,怀揣无畏之心,勇敢冲破黑暗和挫折的围困,绽放璀璨光芒。
真诚:
“热度是有限的,
我只想老老实实剪头发”
说起2024年最令人意外的走红,不得不提起女理发师晓华。
最近一个多月来,晓华无疑是全网目光的焦点。因为“听得懂话”,就换来了网友们山呼海啸一般的崇高赞誉,不仅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理发师”,还被喊话开培训班、“全国巡剪”,更有网友坐5小时高铁、门口排队18个小时来理发,当真是戏剧感拉满。
对于自己的走红,晓华本人也很意外。10月29日,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在账号上发布了理发视频。不料,视频作品的浏览数据瞬间飙升,其中一条在全网点赞量破百万,网友发来大量私信,询问理发店的位置。“那天就像做梦一样。”晓华说,从那之后,全国各地的网友、理发师同行纷纷跑来怀化,排队等她理发。
潮起潮落,越来越多人合流于越来越高频的网络潮汐,汹涌而涣散。身处流量中心的晓华却格外清醒,她表示“自己几斤几两心中有数”,她只是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真诚地与每一位顾客沟通。
这话听起来挺简单,但十多年坚持做到并非易事。说到底,晓华的爆火反映出的其实是人们对更真诚、更纯粹的经营服务态度的期待:善于聆听,不擅自发挥,又不会强行推销各种洗剪吹套餐,而且手艺不错,能精准呈现顾客想要的效果。
吃好良心饭,恪守基本的职业道德,对他人以诚相待,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恪守的准则。晓华确实是这样做的,她还展现出少有的人间清醒,表示即使将来实现了财务自由,她也不会离开美发行业,热度是有限的,“我只想老老实实继续剪头发”。
有媒体问到她的新年愿望,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想赚很多很多的钱,带我的小孩出去玩,他们想去哪里我都带他们去!”开理发店以来,她基本上是“锁死”在店里的,从未带孩子出去旅游,觉得挺亏欠孩子的。
真诚会得到回报,晓华的新年愿望一定能实现。
编辑手记:
心有所向无问西东 时间才称得上时光
站在时光的渡口,回望2024年登上过头版封面的编辑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当数那些或伟大或平凡的人物及他们的人生故事。
这一年,我们与足坛古典时代作别:“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去世,带走了古典足球的最后一抹痕迹。至此,世界足坛“殿堂五老”迪斯蒂法诺、克鲁伊夫、马拉多纳、贝利、贝肯鲍尔已全数陨落,带走了足坛的一个时代,留下了诸多传奇。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登山至峰”者的荣耀时刻:考研3次、读博7年,曾被认为“不是做科研的料”的薛其坤,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艰难开局、勤奋翻身,抱着做出成绩的信念,不分昼夜工作,“沂蒙小船”得以自由遨游世界科学海洋。
这一年,我们感动于时光流转中的励志传承:床板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小纸条,室室相传23年。当初自我鞭策的方琴学姐已成长为“大女主”,那八个字却成为不竭的力量源泉,激励着一代代学子。
这一年,我们被农村大集上的淳朴声音惊艳:80岁的“头巾奶奶”王荣均,因唱《我的祖国》神似歌唱家郭兰英的声音而爆红网络,还从小小的手机屏幕唱上了央视舞台。“唱歌就是玩儿”,能为更多的人唱歌,开开心心过好每天她就很知足……
这些故事或激励人心、或引发思考、或传递温暖,在岁月长河里熠熠生辉,成为这一年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激励着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光阴无法快进、时间没有倍速,唯有那些认真生活的人,以纯粹笃定之心,为之标记刻度。再见2024,你好2025!新的一年,去追逐梦想,让时间闪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