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我国多地发生了网约车司机猝死的不幸事件,令人痛惜。网约车司机猝死案例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时间的延长则源于“内卷”的加剧。

因市场饱和,今年以来,江西鹰潭、福建莆田等地发布了网约车行业风险提示,山东济南、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干脆停办了网约车运输证业务。然而,拥入这一行业的人却并未减少。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消息,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748万本、车辆运输证321万本。上述两个数据,分别比一年前增加了115万和50万。

网约车司机面临的困境还有平台抽成越来越高、优惠单设置越来越多等问题,至于随意“切单”、诱导“抢单”等现象,更是“不容商量”。目前全国362家取得合法资质的网约车平台中,只有零星几家设有申诉渠道,司机要么无条件接受,要么被无情淘汰。

网约车司机之困,恰恰折射出了平台经济之惑。

毫无疑问,平台经济在提供社会就业、提升消费,以及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有较大贡献。但平台经济给人的困惑同样不可小觑。如市场垄断,平台经济中的大型企业可能利用市场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或垄断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数据杀熟”就是典型的例子。又如,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平台经济中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使得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面临挑战,存在工作时间过长、劳动报酬不合理、工伤保险难以认定等现象。再如,数据安全问题,平台经济收集了大量用户数据,有些数据属于个人隐私,一旦泄露或滥用,后果不堪设想。

刚刚闭幕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加强监管,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这一安排可谓切中肯綮,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相呼应,《决定》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

平台经济要解决和实体经济互融互促的关系。平台经济通过互联网连接不同的主体,不仅改变了传统商业模式,还深刻影响社会组织方式和市场结构,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一直饱受诟病。事实上,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不够紧密、价值分配也不合理。平台经济的网络规模效应使得少数人能够在流量加持下,短时间获得巨额收益,一方面,对“勤恳劳动、诚实劳动”等传统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影响了部分年轻人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平台的“信息茧房”特性让一些人看不到真相和全貌,不少人追求所谓的“速成”“自由”,热衷于从事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网络直播等新职业,致使综合服务业竞争加剧,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受到冷落。

平台经济要进一步畅通和国外大市场的链接。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平台总价值2.02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22.5%,位列全球第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年)》显示,2023年,我国头部平台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市值排名前十的上市平台企业总营收为3.6万亿元,增长12.7%。但是,我国平台经济长期依赖国内市场,靠扩大规模横向扩张的发展路径出现瓶颈,面临流量见顶、竞争白热化、国际竞争力减弱等矛盾和问题。我国的平台企业只有依靠纵向创新不断提升前沿技术水平,转化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分享前沿科技创新红利,赢得平台经济更重要的国际地位。

平台经济要加强行业自律并主动融入监管体系。12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研究起草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规定的出台旨在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涉税信息,堵住长期以来平台经济中存在的偷税漏税问题,营造法治公平的税收秩序。没有正能量的大流量就是毒流量。近年来,我国相继修订反垄断法、发布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合规指引,出台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和政策举措,对推动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平台经济依然存在监管主体权责不清、监管理念出现偏差、监管技术相对落后、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加上平台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和市场国际化,监管的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叠加。解决问题的关键既要平台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主动融入监管体系以诚信赢市场,也要监管部门与时俱进,让制度规矩“长牙带刺”,不断健全平台经济治理机制,共同打造平台经济新的春天。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本报全媒体评论员李松云

值班编校:罗晶晶、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黄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