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我,原创作品,定期更新!!!!
历史上有个词叫“功高震主”,所谓伴君如伴虎,大多数开国功臣或者位极人臣的官员下场都让人唏嘘。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与他浴血奋战的明朝功臣34个,朱元璋继位后杀害了30个。
刘邦建立汉朝后,韩信功高震主,最终被吕后所杀;
周亚夫屡建奇功,却被汉景帝摒弃,下狱,含冤而死;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激流中勇退,在荣誉中沉淀,在风光时退隐,在家财万贯时散尽家财。他最终善终,晚年生活安详,子孙孝顺。
他是范蠡,更是陶朱公,是中国历史上誉为“文财神”的神人。
他是越国的开国功臣、计策有如神助,陪同越王卧薪尝胆后复国;
他是清末陕西女首富“周莹”信奉的《陶朱公生意经》的开山鼻祖;
他归隐后三次问鼎首富,却三次散尽家财,是危机下取舍的智慧;
他的一生、他的事迹,可以借鉴,可以膜拜,亦可以当做典范。范蠡,做人知进退、做生意知精髓、治家知礼节。
01范蠡智计频出,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功成身退后隐世
范蠡生于公元前517年,乃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范家在当地可谓是声名显赫,家风严谨,最是注重教育。范蠡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自然是聪明伶俐,过目不忘。尤其对于生意、经济、政治有独特的洞察力和见解。
范蠡青年时爱好交友,被文种视为知己,二人相约共赴越国,辅助越王。
公元前494年,吴国大军压境,越国惨遭灭国之祸。勾践被俘,沦为吴王夫差的阶下囚。
此时,范蠡主动向勾践进言,愿意和勾践一同入吴国为质。这个时期,是越王勾践最艰难坎坷的时期,而范蠡却始终陪伴在越王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给予精神支持。
范蠡对勾践进言:不要计一时之得失,先俯首称臣,以求苟活之机。
而根据《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典籍记载:此时的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给吴王夫差当牛做马,忍辱三年后得以离开吴国,这才避免了越国的彻底灭亡,最终等来了复国的机会。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复国之初,越王勾践论功行赏,范蠡被封为上将军,赐予千金。
然而,范蠡并未因此沾沾自喜,他深感至高无上的权利即将会带来的危机。
他敏锐地观察到,勾践虽然表面上对功臣们感恩戴德,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安和猜忌。
此时的范蠡再次体现出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格局,不顾勾践提出“要与他共享越国”的许诺,也不畏惧“如果你敢走,我就杀害你全家”的威胁,此时,范蠡需要的是隐退。
范蠡收拾好行囊,带领所有的家人飘然而去。自此更名隐姓,开启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段开挂的生涯。
而在归隐时,在留给好友文种的信中道出了其归隐江湖的著名论断: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而文种,觉得自己立下汗马功劳,面对高官厚禄也流露出不舍。而且他觉得越王不至于待他如此,所以选择继续留下辅佐越王。
但是,果不其然,此后发生的事情再次被这位“先知”一般的大咖言中,文种在勾践的质疑和逼迫下自杀。正印证了范蠡超乎寻常的见解和洞察力。
历史上,有很多名臣不知进退,而会招致杀人之祸。比如年羹尧不知进退,最终雍正忍无可忍。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不知收敛、大肆敛财,最后招致抄家的命运。
像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类的事情却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位极人臣,下场或流放、或被杀。
而范蠡,在激流中勇退。自此改名换姓,彻底躲开了因复国有功后可能会招致的杀身之祸。
02开挂人生:做生意开挂的范蠡,富可敌国,三次改名,三次散尽家财,终得善终
齐国经商之路——更名陶朱公——散尽家财
隐退后的范蠡去了齐国,因为当时的齐国经济贸易繁盛,经济在发展期。
他改名换姓,自称“陶朱公”,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经商生涯。
在齐国,他发现当时的陶瓷生意空间很大,便开始精心钻研陶瓷技术,很快,他的陶瓷便风靡了整个齐国。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多,很多贵族对于陶瓷的品质、样式都要求很高。范蠡发现了这一商机,通过研究贵族的生活习惯、摆放要求,定制化出了一系列贵族们追捧的陶瓷。
这一举动,风靡了整个齐国的贵族,大家争相来购买范蠡的陶瓷。让范蠡以陶朱公之名一举成名,最终积攒了“巨万”的财富,声名远扬。
齐国国君听说后,就派使臣相邀他做宰相。
他谢绝齐国国君后,怕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他第一次散尽家财,把财产分给周围邻居,只带着少许家财,悄然地离开齐国。
有人问他为何要这样做:陶朱公笑着说:"财富如水,聚则成渊,散则成野。
历代学者便开始了对“陶朱公”范蠡经商之道的考究,认为范蠡是当之无愧的“商业鼻祖”。
楚国经商之路——更名叶公——散尽家财
离开齐国后,范蠡携一家老小举家搬来楚国,更名为叶公。
楚国土地广袤,对于农业和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一次,范蠡选择的生意方向是农业和畜牧业。
首先,他购买了一大片荒地,组织人力开垦。他引进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如深耕细作、轮作制等,使得农田产量大幅提高。同时,他还大力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牛。
当时,楚国的农民普遍使用人力耕作,效率低下。范蠡引进了牛耕技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他不仅自己使用,还将这项技术推广给周围的农民,赢得了众多农民的支持和爱戴。
遇到楚国干旱季节,他挖沟引渠,蓄水灌溉。在楚国国内遭遇干旱季节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他的农场却不受影响,再一次的大丰收。他将这一技术,教给了周边的农民。很快,他的声名远扬,信誉卓然。
十年间,叶公的事业蒸蒸日上,再次积累了巨额财富。他农场先进的耕作技术、灌溉技术闻名于世,甚至惊动了楚王。楚王视察后对范蠡的农场赞不绝口,要给叶公嘉奖。范蠡再次拒绝了。
历史再次重演,叶公范蠡又一次散尽家财,将农业的技能教给附近的农户,带领全家悄然离开了楚国。
鲁国经商之路——更名鲁祖——散尽家财
离开楚国后,范蠡携一家老小举家搬来鲁国,更名为鲁祖。
鲁祖充分利用鲁国的地理优势,组织了一支商队,往来于各国之间进行贸易。这一次,他要做的是商业贸易。
他善于观察市场,总能找到各地的特产和稀缺物资。比如,他从南方运来丝绸和茶叶,再从北方带回皮毛和马匹。有一次,鲁祖得知齐国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粮食歉收。他立即组织商队,从各地收购粮食,运往齐国。这不仅解决了齐国的粮食危机,也为鲁祖赚取了丰厚的利润。鲁祖的商业头脑和远见卓识,使他很快成为鲁国首屈一指的富商。
然而,就在鲁祖的事业再次达到顶峰时,鲁国国君多次邀请他出任要职,但都被他婉拒了。
范蠡第三次散尽家财,惠及乡邻,并重赏了跟随他的人才。
这三次生意,范蠡培养出无数的人才、组建了一支高效的、智慧的经商团队。
晚年,范蠡得以善终,他慧眼如炬,对于政治,敢于直言、献计献策,每一个计策都如有神助。对待生意,他将之当做人生的体验与方向,每次都能问鼎首富。
他善于观察市场,抓住机遇;他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他重视人才,善于用人;他关心民生,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他能够屡创商业奇迹的重要原因。范蠡还十分注重商业信誉和社会责任。在他的经商理念中,赚钱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取信于民、造福社会。每到一地经商,他都会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帮助贫困者,资助教育。这些都是范蠡能够屡次获的成功的关键。每做一件事情,他都极度认真自律,认真钻研,这是他成功的本质。
月满则溢,月亏则盈。在每一次人生的分叉路,范蠡以他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用大海一样的胸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泽福后代,为后世子孙躲避了灾祸,为后世子孙积累了福报。
他的后代深受范蠡的智慧的影响,隐姓埋名,精于生意。目前主要在浙江和山东都分散着范蠡的后人,而他的后人大多在生意、政界有着非凡的成就。而范蠡写出的《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卢氏本草经》,在后代的推广和传播下,熠熠生辉。
范蠡因功成身退而隐世,后又凭借智慧与才干“成功经商”的印象的不断加深,使得其成为民间百姓心目中睿智、超脱和气度的象征,由此逐渐被赋予了“财神爷”的神格。#范蠡##历史##头条中国史##每日论史##山东#
点击“关注”我,原创作品,定期更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