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善用科技,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以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不断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近年来,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城市智能化改造更新,努力化解建与用、管与防、治与技等诸多矛盾,实现智慧手段与传统治理协同发展,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和城市智能化全覆盖贡献了“唐山海港力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总结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2024年12月20日至21日,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赴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开展实地调研。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人民论坛网总编辑陈阳波,中国行政管理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国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专家杨宜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许正中,民建中央对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吴锡才,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丹等专家参加此次调研。唐山市委宣传部和海港经济开发区有关领导全程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来到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惠泽小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京唐港集装箱智慧码头等调研点进行现场观摩和考察,听取有关企业的汇报,深入了解智慧城市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成效亮点,并召开了座谈会。海港经济开发区相关领导和澳伦能源(唐山)有限公司负责人参加了座谈。
助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唐山海港实践”座谈会现场
“1+1+1+N”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赋能城市高效治理
在海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调研组专家深入了解海港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智慧运用场景和具体成效。自2023年10月16日开始运行以来,海港区投建“1+1+1+N”(1个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1套智能中枢,1个运营中心,N类智慧应用)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汇聚19个单位、13个平台、7800路视频、151万项数据资源,搭载道路积水、路面塌陷、占道经营、车辆违停、暴露垃圾等35种智能AI算法,建设经济运行、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场景,全面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
据了解,在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方面,运营中心统筹建设模块化机房和云能力中心,构建海港政务云环境,实现资源集约化管理,有效减少基础设施投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中心承办“一网统管”事项(集成2912345热线、“爱海港随手拍”小程序、“智慧报警”等服务,主要受理区内企业、群众咨询、建议、投诉及求助等事项)1463件次,办结率为97%、办理满意率99%。市12345热线受理群众诉求3280件,群众诉求本地受理率达34.6%。中心通过接入化工园区博泰环保、开滦炭素等12家企业视频监测设备、物联监测设备和重大危险源、高危工艺设施、危化品存储单元等数据,打造园区“安全+应急”一体化智慧安全平台,共监测重大危险源告警455次、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报警68次、温度传感器报警79次、压力传感器报警84次、液位传感器报警224次,报警处置率100%。
通过视频融合赋能平台,中心对治安、环境、道路、学校等6375路视频统一规划、接入和监管,形成了支撑城市管理的视频资源中枢,实现视频资源共治共享,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和优化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1月底,提供视频查询服务37次(为公安分局提供视频证据27次,协助交警查找肇事车辆3次,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找人、找物7次),同时,向相关单位推送摄像头资源(向区公安分局推送119路、向区住建局推送552路),有效地补充了监控点位。大数据中心已对237万条周期性数据、630.06万条实时性数据进行多维关联、分类和分析,形成了155个具备对外开放共享能力的数据目录。同时利用可视化大屏将城市数据以图表、地图、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实现“一屏观海港”,提升智慧城市的网络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人民论坛调研组专家在惠泽小区与工作人员近距离交流
智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助力市民绿色安全便捷出行
在惠泽小区,调研组专家与工作人员近距离交流,深入了解开发区首座智慧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在高质量满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方面的思路方法和具体成效。该充电站占地面积60平方米,集光伏发电、储能和充电功能于一体,利用车棚顶部的光伏组件进行发电,并结合储能技术,为居民提供全面的充电服务。站内设有18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和3个电动汽车充电桩,能够24小时不间断提供智能化充电服务。在白天,该充电站系统优先使用光伏绿色电力,并将多余电量储存至储能柜;在夜间,优先使用储能柜的电量,最大化利用能源。当储能电量不足时,系统会自动切换至市电,确保正常充电,并智能选择波谷电价,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此外,该充电站还配备了多项便民设施,包括一键求救按钮、便民药箱及完善的车棚消防自动灭火装置,确保居民能够安心使用、放心充电。
据悉,海港开发区建设了39座新能源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海港经济开发区深入推进城市道路照明、智慧灯杆和小区车棚电动自行车充电能源革命。优先使用自发绿电满足道路路灯照明、智慧灯杆、监控系统和电动自行车用电需要,改变依靠大电网供电传统模式,向自发自用为主,实现大电网兜底保障新模式。今年以来,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利旧+新增”模式,对已建的281个车棚加装了4796个充电接口,并探索建设集多项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新能源充电站,不仅能够满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还能为电动汽车及小区路灯、电梯等公共用电设施供电,实现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目标。
以绿色低碳、智能科技支撑港口智慧化改造
在京唐港区,人民论坛调研组专家详细了解了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扩建项目,探寻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智能之变。港口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智慧化改造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河北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创新应用场景、“京津冀共建共享十大场景”,成为港口转型升级的代表场景,建有全国首台自主研发的穿越式双小车岸桥、省内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绿色港口建设成效明显,建成58个泊位的岸电,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89%,累计5家企业获评4星级绿色港口,集疏运清洁运输比例逐年提升,清洁运输比例达到集疏港总量的85%,为加快河北港口集团智慧港口建设,促进港口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人民论坛调研组专家在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观摩
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智能化改扩建项目具有“两个提升、一个零碳发展”的特点:一是码头装卸船能力提升。通过远程智能控制中心,融合华为设备、5G传输,北斗定位,毫米波雷达,视觉感知传感器等技术,引进华电集团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创穿越式自动化双小车岸桥,两部小车追逐跑、不干扰、交叉作业,实现集装箱作业“集中控制+自动化岸桥+智能水平运输车+自动化轨道吊”全流程高智能化,初步测算装卸效率比单小车岸桥提高20%,场桥单机效率提升50%,年降低成本2925万元。二是港口集疏港能力提升。海港区投资2.84亿元建设海滨路上跨疏港铁路立交桥,减少绕道里程,提高集疏港能力。三是零碳发展。利用集装箱公司建筑物屋顶铺设光伏发电板,年发电量271万度;谋划建设装机容量12兆瓦风电项目,年发电量2500万度,可为集装箱码头所有机械设备车辆供应绿电,年节约标煤近8000吨。
海港经济开发区已经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海港经济开发区正在加快推进城市道路照明、景观亮化、智能化管理等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绿色低碳新能源的应用场景,助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海港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高质量项目助推高质量发展。目前,海港经济开发区做大做强港口物流、精品钢铁、绿色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3+3”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澳伦能源(唐山)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通过智慧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节能灯具解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能源供应的具体做法。
调研中,调研组专家对海港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探索实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人民论坛调研组专家一致认为,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在稳步壮大产业规模、加速释放城市魅力、更加殷实民生福祉的基础上,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彰显了新的担当,形成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唐山海港实践”。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人民论坛网。(于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