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之美
是自然的赠予
是千年的凝结传承
是一场追寻历史遗存的珍贵体验
一座城市,最动人的或许还是人与城市在漫长的相处中深融出的文化印记。解读一座城市千百年的文化底蕴,就要走进这座城市所保存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比起更多的历史遗存,这里小众很多,非常适合安静的游览。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自安山城,坐落在吉林省通化市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安村5组北侧山上,这不仅是一座岩石之城,更是一座历史之山。
山下路旁矗立的“自安山城”石刻标识,讲述着这里千百年的历史,它犹如一位从中古走来的武士,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正一次又一次回荡在通化大地上。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历史,从哈泥河口沿坡而上,寻访一千多年前高句丽民族的文明之光……
自安山城城址三面环水,地理环境优越。东为浑江,西邻哈泥河,东南为浑江、哈泥河交汇的三角洲,北部是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
城墙的构筑充分利用自然地理形态,蜿蜒曲折,山势越低,城墙越高。山城的整个东墙借助于山体东坡高120-150米的悬崖陡壁作为天然屏障,未修筑人工城墙。南、西、北墙采用楔形石垒砌墙体外壁,墙体中心采用不规则块石垒砌而成。墙体由墙基向上逐层内收,上窄下宽,截面呈梯形。是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中上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址之一。
走进自安山城,一切仿佛都在散发着奇异的光彩。这里是高句丽人营建的山城,他们曾在这里戍守、生活。风雪中,士兵在城头眺望着远方;呐喊声里,双方兵器相交,金属的回声在山间荡漾,烽火照亮了城外的山林……曾经的金戈铁马,虽成历史,烟云却在城中留下了无声的记忆。
自安山城中已发掘出多处遗迹,泥土掩盖下的房基,将古人的生活气息传递给我们。溪水缓缓流过,古人或许饮用的就是这溪中之水。一枚枚铁镞,折射出当年征伐的惨烈,它们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1983年,通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山城进行了调查和著录。2004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对山城进行了测绘和试掘。在城内清理魏晋时期房址2座,对北墙涵洞进行了发掘,并对1~4号门址进行了考古确认。
2007-2009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化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对山城进行了主动性考古发掘。清理了山城的3号、4号门址,西墙排水涵洞,并在城内西北部清理了大型院落基址1处、房址15座、灰坑 7 个。发掘确认城内文化堆积单一,大致为一个时期的遗存。门址均借助自然地势,构筑成内凹式的瓮门。房址构筑简单、形制各异,几乎均有灶址和火炕。城内出土遗物较多,以陶器为主,多残片,复原者甚少;铁器多为钉和镞。
自安山城扼守于高句丽国都北线要冲,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防御重镇。自安山城的发掘为高句丽城址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也为研究高句丽时期山城的建筑理念、构造技艺,以及高句丽人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对高句丽历史和考古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历史的烟云早已消逝,自安山城历经千年风雪,依然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人们得以在此体验高句丽民族的辉煌。通过深入挖掘自安山城文化内涵,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融合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等新型产业模式,创新遗址保护和展示理念,突破考古公园固有运营模式,形成多学科、多专业、多视角、多部门、多产业联合打造的以高句丽文化研学为核心的创新型考古遗址公园。
为更好地保护和展示自安山城遗址,通化市陆续实施了本体保护工程,主要修缮了城墙、房址、点将台等8处遗址本体,参观遗址本体的木栈道已形成环路,充分地展示自安山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如今,在挖掘自安山城遗址保护、高句丽文化体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文物遗址带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使自安山城成为吉林省高句丽文化廊带上的一处引人注目、让人流连忘返的历史文化景观,使山城本体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让古老的山城披上华美的外衣,成为我省文物保护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典范。
站在自安山城城头,远方是壮丽的城市风光,脚下是宁静的田园景象,汉唐古韵穿越时空,在人们的心头流淌。
自安山城,是中国的瑰宝,是通化的骄傲。它在初冬的雪光中巍然挺立。在这里,我们可以遥看历史的风云,体验文化的记忆,感受这方土地的厚重内涵……
记者 宋晓林/文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李育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