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有能力、有出息。
可是在一档访谈中,一位出身于核工业研究部的高干老人,却发出了痛心的肺腑之言:“如果有来生,我绝不把小孩给培养的优秀点。”
这里面的原因其实不难猜。
老太太现在的生活有保障,每个月退休金不少,也有单位给分配的养老院,花销不多,医院、食堂、住宿一应俱全。
可是唯独一点:那就是孩子不在身边。
老人还举出了同龄人的例子:一位和她差不多大的老姐妹,3个孩子都去了国外。
老伴去世后,她就成了空巢老人,没什么兴趣爱好,每天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遛弯来打发时间。
细想想,这样的事情好似层出不穷。
前段时间还有一篇报道,上海两位知名教授夫妻在养老院先后孤独离世,三个子女都已出国留学定居,
父母离世时,没有一个子女回国看一眼,连丧事都是委托养老院办的。
这就导致现在的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明了一条:以后找工作不能离得太远,出国留学也要回来工作。
有些孩子理解父母,能够体谅父母的爱子之心和对未来养老的担忧;但有些孩子则认为父母手里牵着自己的风筝线,让自己没办法飞远。
优秀的孩子一定不孝?
假如你的孩子有一个出国工作的机会,前景无限,但日后很可能不会再回来,那么你会支持孩子去吗?
支持吧,很怕孩子一去不回,自己老了之后无人照顾,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不支持吧,又怕自己束缚孩子的前途,孩子还会怨恨自己。
很多我们熟知的“隐性性别歧视”也是来源于此,
比如,父母往往会支持一个男孩去闯荡、创业;而希望女孩不要考一个很好的学校,只需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留在家长身边就好了。
当然,像这样的想法早就已经过时许久,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
那么成就卓然、前途远大的孩子,就一定会对父母不孝吗?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去年我就看过这么一则新闻,吉林一对母女在医院里发生激烈冲突,母亲躺在病床上,因为母亲的脚放的不是地方,就站起身来对母亲进行殴打。
母亲躺在床上没法还手,女儿对母亲进行了多次掌掴,看得人心惊胆战。
孝与不孝,只看内心,不看贫富,也不看是否优秀。
一个海外博主分享说:自己和弟弟都非常优秀,是985大学博士生毕业,现在一个在美国工作,一个在德国工作。
他们不仅每年都给父母寄钱,一年定期回去两次,还请了保姆上门照顾两位老人。
后来老人嫌雇保姆花费多,又改成了定期上门做饭打扫的钟点工。
只要儿女想孝顺,无论如何都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儿女不想孝顺,就算在老人身边,也只会给老人添堵。
教养行为不当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父母的教养行为不当,极大可能教出没有孝心的子女。
在心理学中,亲子依恋对于孝道信念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情感社会化发展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一种行为不当的教养方式,是过于宠爱子女,建立起了边界不当的亲子关系。
试想,孩子从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集全家的资源供养一人,没有经历过风雨,也没有体验过由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是什么样的。
这样的亲子依恋关系质量必然很低,孩子因为缺乏适当的界限和被给予了过度的满足,从而影响了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
第二种不当的教养模式,则是来自于一些权威型的父母。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专制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可能会通过情境顺从的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权威性孝道。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被要求无条件服从父母的要求,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开始追求个人独立和自我实现。
这时候孩子的追求就和父母的期望发生了冲突,
而父母的心理控制可能会干扰孩子自主性的发展,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和抵触情绪,导致孩子试图摆脱和父母的联系。
“孝道”是包含了多重维度的,同时也是需要双方维系的。
很多父母认为:“我给了孩子生命,生恩大过天,不管我如何教养了孩子,他们都需要赡养我、照顾我。”
而一些孩子认为:“父母就是应该无条件的付出,不应该从孩子身上索取,只要索取就是不合格的父母。”
这两种想法,都是非常极端的,是错误的观点。
亲情还是事业?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个词条火上了热搜:海外独生子女不敢与父母聊养老。
博主分享:“我已经年过四十,父母逐渐老去,我为人子女,只希望能够有机会守护在父母身边,为其尽到一份责任。
可是,现在形势不好,我没办法舍弃国外的高薪工作,
而要将父母接来这边养老,那就相当于把一棵盘踞在某处的老树连根拔起、挪窝,让他们在完全不同的土地上重新生长。”
她说,父母先后四次来过国外,第一次时,老两口极其兴奋,甚至来之前还苦学了半年英文。
但是来了之后,完全迥异的生活模式让他们只待了一个月就急匆匆想要离开。
某一次,爸妈心血来潮想要去超市买牛肉,自己用翻译软件查了半天,又拉着超市里几个中国留学生问了半天,才搞清楚了肉的种类、货架、价格、折扣。
等回到家,妈妈说:“感觉自己就像个手脚健全的废人。”
另一位网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国内和国外的生活完全是两重天。
连国外的养老院都全是咖啡可乐冰淇淋,想吃稀粥小菜?门都没有。哪个老人能接受得了这样的生活?
除此之外,还面临着签证、房产、医疗、婚姻矛盾等等难题,国外的子女们看似光鲜亮丽,其实难处也不少。
他们夹在工作和家人中间,又怎么能不为难呢?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其实养老这个问题已经不单单是子女们面临的负担,而是整个社会面临的挑战。
随之而出现的也有新兴行业,例如科技远程检测老人身体情况、独居老人殡葬服务、抱团养老等等。
我们看孝道,不能单单将“在不在身边”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同样的,我们看有没有尽心照顾老人,也不能这样以偏概全。
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福利政策的完善,不管是无子女的老人、还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都能得到妥善照顾,老有所依。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