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中监狱聚焦主责主业,紧盯新犯入监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家庭文化与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充实与优化“入监”教育新模式,全力打造入监教育改造精品牌。

抓“亲情文化”,教育品牌“亮”起来

从多个维度深入罪犯的内心世界,发挥家庭文化的力量,促使他们反思过去,积极改造,为回归社会、重归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

开展集体诵读活动。组织罪犯诵读《我是家中梁》,借鉴安徽监狱经验,由警官讲解歌词,深化罪犯理解。每日坚持“朝诵暮问”,促使罪犯反思对家庭的伤害,以及对父母、妻子、孩子的愧疚,进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积极健康人格。

开设“警官说家信”栏目。管教警察随机挑选家信,在不暴露收信人真实信息的情况下亲自诵读,并进行深层次情感解读。罪犯依据信中丰富情感,准确认领到自己的家信。借亲情之力,引导罪犯端正心态,激发其内心改造动力。

举办家风讲座。从“家训文化的产生”“孝道及家风传承”“原生家庭教育解析”等多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家庭、家训、家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教化与潜移默化作用,为罪犯回归社会、重归家庭,铸就美好未来奠定积极思想基础。

推出亲情会餐。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假日期间,特意安排同在监狱服刑的直系亲属开展团聚会餐。以亲情滋养“改造”,让全体罪犯感受执法温度,体会亲人陪伴,激发其对亲情、感恩、家庭的认知,使家庭文化深入罪犯心灵,助推其“安心”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入监首课”,基础教育“实”起来

紧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线,对罪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思想上认识到身份和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快速适应身份、适应监狱的生活,为今后入监改造奠定思想基础。

深化“入监第一课”。由监区主要领导讲授入监第一课,阐明监狱职能,促使新收押罪犯强化对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理解,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与监规纪律。

强化“新生第一次”。从罪犯入监第一天开始,组织新犯更换囚服、理发、刮胡须、剪指甲,从头到脚做到整洁统一,从头开始,积极改造,重获新生。

拓展“新生第一学”。组织新犯学习监规纪律、内务整理等,撰写认罪悔过书、个人自传,开展“我是受害者”反思会、集体讨论会,促使罪犯认罪悔过,积极改造。

突出“开训第一讲”。入监教育开训前,监区分管领导重点强调集体学习、集合就餐等关键环节,按照“定线行进,定点直角转弯”的原则组织集体行动,着重强调板块移动、四固定五集体等联保互监制度,强化罪犯行为养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专题教育”,教育形式“活”起来

教育改造罪犯作为监狱“主动创稳”的有效抓手,以教育促安全,向教育要安全,不断拓展延伸专题教育小课堂。

开设“唐僧扫塔”心理课堂。在课堂中引出“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的人生哲理。通过剖析罪犯初入监狱时的多种心理,讲述刑释罪犯励志新生、艰苦创业的典型事例,教育引导罪犯将监狱视为特殊学校,把刑期当作学期,借助知识消除愚昧,提升法律素养与道德素质,诚心诚意进行改造。

开展“新生起跑线”团体心理辅导。通过若干个问题,给罪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正确引导新犯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生目标等一系列有关的内容,缓解罪犯改造压力,放下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心理包袱。

开设“老父亲课堂”。选取家属会见正能量对话,通过播放会见录音,用一位老父亲真挚朴实的话语引发监区其他罪犯的共鸣和反思,进一步增强了罪犯认罪、悔罪、赎罪感,起到了激励罪犯积极主动改造,争取早获新生的教育效果。

(图片由桂中监狱:余代军授权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