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了24年的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也闭店了。
这家开在上海石库门建筑里的咖啡店,不仅是独具海派风情的网红咖啡地标,更是新天地知名“碰头点”。
从一句“阿拉星巴克约好伐”开始,到一杯醇香咖啡,无数次碰面,承载了无数精彩的人生故事和美好回忆。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
网友:回忆没了!
“每年圣诞节在新天地,都要到新天地星巴克来杯臻选馥芮白”
“2005,喝的第一杯咖啡在这里”
“天呐,好不舍,以前经常和闺蜜朋友约会打卡地”
“每次到上海,必打卡这家门店”
“十年前在新天地工作,每天都要买一杯”
“24年前,偶然遇见,对当年来说星爸爸还是很贵,24年后,星爸爸成了日常,但是星爸爸搬家了”
“坐在这家店的外面,可以看到全上海最潮的人”
“好多回忆都在慢慢溜走……”
“以后打车定位定哪里呢,怎么说新天地哪里见呢……我们的青春”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
为了收藏这24年的回忆,星巴克在微博发起了老照片和星粉故事征集。关于这家店,有人是上班后的第一杯星巴克,有人在这里拿到了第一份offer,有人的人生重要时刻在这里发生,还有很多人的周末甜蜜moment在这里度过。那些温暖,抚慰了每颗疲惫的心灵,即使面对人生的困境,也有一个角落为自己注满能量。
被清退的星巴克,被挤压的“第三空间”
25年前,星巴克在茶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建立起了一个蓬勃的咖啡市场。深入人心的“第三空间”理念和小资情调,让星巴克成为国内中产标配和精英生活代名词。
曾经,多少商场为引进星巴克,不惜免租或承担装潢,因为星巴克的高端品牌效应能带动商业人气增长。
如今,星巴克挤满了“假装上班”的失业中年人,即使在国内咖啡文化最浓厚的上海,也逃不掉闭店困局,这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或许,这里边有租约到期和业态调整的考量,但背后也说明了星巴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
传闻,一些商场开始清退星巴克了。尽管星巴克在品牌资本沉淀和空间打造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和消费需求已经发生变化。
纽约时报上,一篇题为《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糊”了》的文章提到“星巴克有一个中国难题:咖啡和茶饮爱好者们想要物美价廉的商品”。
确实,星巴克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太贵了。如果需要咖啡因提神,普通白领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麦当劳。而星巴克的受欢迎程度,恰恰与中产阶级的壮大相关。随着经济下行产生的消费降级,“性价比”成为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
以瑞幸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崛起,通过低价快速扩张和开放加盟等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打不过价格战,又卷不过新品的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在最新财季中下滑了14%。
图源网络:瑞幸咖啡门店
因此,对于一些商场而言,星巴克的租金回报率已经大打折扣。为跟上消费趋势的变化,这些商场也就不再执着于把最优越的位置留给星巴克了。
星巴克退场,是“时代的落幕”还是“新的开始”?
有人说,星巴克的时代落幕了。
不无道理。
这不再是星巴克一家独大的时代,消费者不再有洋品牌滤镜,中产也不再需要用一杯星巴克为自己标记身份了。
多元化竞争的时代,没有哪个品牌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那么,星巴克会退出中国吗?
至少在近未来不会。
或许,星巴克会成为下一个麦当劳,引进中资,做在地化策略调整。
又或许,老店关门,只不过是换另一种方式回归。
早在半年前,经营了21年的广州首家星巴克闭店,但很快又在距离原址200米左右建设五马路重开新店了。
图源网络:广州首家星巴克 好世界广场店
毕竟,在每个结束中,都潜藏着一个新的开始。
面对新的开始,坚守自我还是拥抱变化,仍是一个有待“星巴克”们去思考的问题。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
更多故事 :
拙见小助手↑
读完记得点个【在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