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城市化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无数农村人怀揣着梦想和对未来的渴望,踏上了远离故乡的征途,来到了城市的霓虹灯下。
在城市里,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这片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位置。可是现实总是骨感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在城市里混的如鱼得水。
并且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有专家预测,以下三类人很可能被打回原形,最终选择回到农村生活。
一、刚毕业的大学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不同于之前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候的大学生是个稀罕物。
如果谁家要是出了一个大学生,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恨不得把周围的邻居都请来吃饭。
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越来越先进,早就已经形成了遍地都是大学生的现象,大学生已经不是高学历的象征了。
今年,预计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多达1100多万,这也就意味着,将有1100多万人要步入社会,寻找工作。
可是城市的竞争机会有限,而且近年来,因为各种因素的冲击,加大了就业的难度,许多毕业生纷纷表示毕业即失业。
因为经济压力,许多大大小小的企业都纷纷缩招或者裁员,这让前去求职的大学生吃了闭门羹。
而且现在机器人已经取代了部分低端的传统制造业,这让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了不少。
还有些高校毕业生,他们不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亦或是不肯脱下孔乙己的长衫。
在家待业的滋味并不好受,很多人也不愿意继续“啃老”。
于是,许久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就会选择回到自己家乡所在的农村。
因为相比之下,农村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更加的宽松和灵活。
虽然在基础设施方面,农村是肯定比不上城市的,而且肯定是要吃些生活上的苦头的,能拿到的薪资也没有城市多,回到农村就意味着要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一切准备。
但是,大学生是一群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群体,既然选择了回农村,那么就可以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与智慧,在农村创造出一番新的天地。
比如在农村发展特色旅游、电商直播等行业,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发展新兴行业。
这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方向,而且还促进了农村消费升级和电商的崛起。
近年来,也有很多人看中了潜力市场巨大的农村,也纷纷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投资家乡的产业,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且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像我们固有印象中的那样落后。
医疗、文化等领域也有了基本的保障。
并且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创业资金补贴、技术培训等乡村振兴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返乡。
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大学生回乡的底气更足了。
二、低学历且身无长处的人
城市中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绝大多数公司都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学历,但是现在在这个学历贬值的时代,高学历都不一定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更别说那些没有知识储备或者低学历的人了。
如果没有一技之长的话,那么他们在城市中生存和发展的难度将会非常大。
城市的发展机会多,各种行业都有,如果你身怀一技之长的话,那么三百六十行,总会有一个行业适合你。
可能不能让你拥有很多财富,但起码温饱不是问题。
但如果连一技之长都没有的话,那就很难混饭吃了,只能去从事一些出卖劳动力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但辛苦不说,而且能拿到的工资也非常少。
再加上这些年来,机器人快速发展,这些纯靠人力的工作很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导致更多没有过硬能力的人失业。
在以前,农村的知识水平比较落后,有许多农村出生的孩子,只在地里帮大人干过农活,空有一身力气,却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
他们长大后,幻想能够来到城市,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一些劳累的体力活,工资远远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
而且近年来市场不景气,工厂的缩招,建筑行业的低迷,更是让很多员工被迫下岗,这让本就只有微薄工资的人们雪上加霜。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住在员工宿舍,下岗之后连一个遮头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到一些桥洞或者公园的长椅上休息。
身无长处的人失去了工作,也就没有能力可以在城市立足。毕竟城市的房租日日攀升,物价也比农村要高的多。
尤其是对于有了家庭的人来说,因为他们身上承担着照顾一家老小的重任。
如果没有一技之长的话,基本上很难找到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一家人的吃饱穿暖都成了棘手的问题。
如果这类人要想在城市继续生活下去的话,那就要付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参加培训课程,来提升自己的技能。
但是这样一来,就没有了经济来源,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迫于无奈之下,这一类人只好返回农村。
和这些被迫回到乡下的人群不同,还有一些人厌倦了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他们宁愿回到乡下,不仅空气质量好,而且人际关系也没有城市中的复杂。
综合许多考虑,他们宁愿放弃自己在城市中生活的机会,搬回农村乡下享受安逸的生活。
三、上了年纪的农民工
每到春节来临之际,春运大潮总是成为一个焦点话题。
许多农民工也就在这个时候能够买上一张廉价的火车票,长途跋涉的回到家里,看望自己已经一年未见的亲人,所以节假日常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现在我们经常见到的农民工,大多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基本上见不到什么年轻的面孔。
因为现在年轻人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大家都在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去干这种日晒雨淋的体力活。
所以现在见到的农民工,还是当初那批从乡下来到城市打工的人。
在工地干过活的人都知道,这份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它对身体机能的要求非常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农民工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难以胜任重体力劳动。
很多农民工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基础病。
但是为了能够让乡下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只能硬撑着继续工作。
可是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是难以避免的事实,慢慢的也就没有人会再聘用他们了。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中生活多年,但是始终难以融入城市社会,他们既没有文化认同感,也没有归属感。
等到干不动活的时候,现实的经济状况和强烈的思乡情,会让他们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而且许多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虽然于心不忍,但是为了自己的后代能够有更好的未来,还是狠下心来进城打工了。
他们返回家乡,也有了更多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能够好好的陪伴孩子。
再加上农民工讨薪难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一旦遇到不好的老板,自己辛辛苦苦替他工作,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上看到,许多农民工自发组成“讨伐大军”去工地上闹事,还有些直接就在政府门口打地铺抗议。
尽管最终有了法律的介入,但是讨薪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这也劝退了很多想要继续留在城市的农民工。
工地上那一批批黝黑的面孔,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消失在了城市这个舞台之中。
不过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尽管在土地里劳作的收入没有在城市工地上的高,但是返乡的农民工依旧可以发挥他们的余热,在田间劳作。
等到丰收的时候,他们又可以用自己亲手种下的粮食换一笔钱,还可以做个小生意,再加上之前在城市里打工攒下来的钱,肯定也能自给自足。
结语
以上的三类人或许是被迫,也或许是自愿回到农村。
不同的人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道路,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我们都必须保持昂扬向上的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
城市快速发展是好事,可是也必须要加强对于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的保障。
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他们能够逐步适应城市的发展。
同时也应该加强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农村的潜力,让城市和乡村携手并进,共同进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