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韬钤深处

司徒夜

近日,张颂文和白百何联袂主演的古装悬疑剧《清明上河图密码》持续热播中。

故事发生在北宋时期,剧情也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息息相关。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可谓家喻户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很多人对它的印象或许只停留在课本上那一小段呈现繁华市井的局部,或是网图中一览无遗的全景概貌。

若我们将画卷放大,更细致地去探究其中的每一处角落,会发现一个别样精彩、充满趣味的新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张择端何许人也?

世人不知其生平,只知他洋洋洒洒画下一幅传世名画。

他一生画下不少作品,却大多失传,但一幅《清明上河图》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乃张择端进献给宋徽宗赵佶的歌颂太平盛世的逢迎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观点。

《清明上河图》虽然描绘了汴梁城的繁华,但同时也隐喻很多社会问题。

画卷中的懒汉、乞丐等形象反映了社会的复杂和贫富的差距。

除此之外,画卷中还有许多细节在暗示太平盛世之下危机四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画卷中最显眼的大桥和大船。

桅杆过高的大船能否顺利通过人满为患的大桥呢?

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

这是否是在暗示宋朝的虚假繁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船上的人为了避免相撞,正在紧急放倒桅杆。

按理说,这种事情早该做了,鼻涕流出来了才知道甩,哪来得及呢。

船员们乱作一团,有个人急中生智,用木杆顶住大桥底部,希望能让大船减速。

桥上的人们纷纷朝着大船望去,像是看热闹,也像是出谋划策,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没有一丝防范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将视野拉远一些,会发现旁边的船只上也有许多看热闹的人。

不过也有的站在船顶,朝着大船摆手,像是很着急的样子。

隔岸观火与出谋划策,这何尝不是一种人间百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人发现,画卷中只有一个望火楼。

望火楼,即用于瞭望和防范火灾的建筑。

古代,人们住的大多是木质房子。

在人口极其密集的汴梁城,若不小心起火,则免不了生灵涂炭。

而在特大都市汴梁,只有一个望火楼。

望火楼还空空如也,无人值守,且望火楼下方的兵营式平房被改成了饭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画卷中还有许多在“太平盛世”的背景下比较违和的场景。

汴河上有许多民间漕运船,船上装着粮食,送往城区安置。

但粮食本应由官船运送,以防止粮食在运输过程中被私吞、调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并没有,那官船去哪里了呢?

正忙着给宋徽宗运输太湖石呢。

漕运这个肥差,自然就被有钱有势有资源的商家抢去。

那么民船在运输粮食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违规操作呢?

想必各位心中应该已经有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以上解读仅供参考。

若您觉得这是“过度解读”,那就遵从自己的内心。

除开这些晦涩的隐喻外,《清明上河图》中也有一些有趣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当我们在画卷中仔细搜寻,会发现一个让人既尴尬又好笑的小细节。

一棵大树下,有一位男子在趴着。

这并不稀奇,但稀奇的是他脱掉了裤子,露出的红裤衩格外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穿着红裤衩的男人,所在的地方叫作“递铺衙门”,也就是现在的“邮局”。

门前坐在石板上的和席地而坐的,都是士兵。

这些人“带薪摸鱼”,状态极其慵懒。

而在红裤衩男身旁坐着的这位仁兄,正拿着针线帮红裤衩男缝补裤子。

在古代,一个男人愿意为了另一个男人干起针线活,谁见了不得说一句“好基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人们都认为算盘是在元朝时期发明的。

而《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算盘。

这一发现,直接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不过细细想来,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宋朝,有人能发明算盘,也是合情合理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的市井经济同样高度繁荣,甚至出现“外卖”的雏形。

不信你看,画卷中,有一伙计手拿折叠椅,头顶餐盒送外卖。

走累了,就打开折叠椅休息一会。

宋朝的“外卖”支持多种点餐方式:到店点餐、长期预定、上门叫卖、闲汉代购。

配送方式一般是由店家小二亲自配送,靠近水域的地方则有专门的外卖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闹市的街道上,还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男子,不过人家是用扇子遮脸。

在宋朝,这叫“便面”。

当你出门遇到同门或是熟人,又不想和他说话时,就用扇子往脸上一遮,对方也就意会了。

说实话,“便面”若是流传到现在,肯定很实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多少个人物”这一话题一直有争议。

有500余人说,也有842人说,更有1643人说。

总之,文中概述的几处细节,仅是画卷的九牛一毛。

若想完整地了解这幅画,估计得几天几夜合不了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多少年来,人们对《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二字为何意而争论不休。

肯定会有人脱口而出:清明嘛,自然就是指的清明时节嘛。

其实不然,我们在画中可以看到光膀子的、拿扇子的行人,也能看到卖西瓜的小贩。

如今的河南省在清明时节都不会这么热,更别提一千年前的宋朝时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清明”二字究竟有何含义?

政治清明之世?城市环境清澈明亮?清明坊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北宋,若从表面看,的确是太平盛世。

西北方向,北宋打残了西夏,收复了河湟地区,自太宗以后,北宋第一次大面积扩疆。

正北方向,女真尚未崛起,宋辽百年无战事,双方贸易你来我往,北宋经济极度发达。

若宋徽宗能在“海上之盟”前驾崩,估计口碑会好上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正如画卷中展示的那般。

北宋的繁荣中蕴藏着危机,而统治阶级丝毫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那么这个国家的结局,只能是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择端究竟是怀揣着何种心情创作出这幅传世名画?

或是歌颂繁华,或是隐喻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但最重要的是这幅画对宋朝历史的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参考资料:
财经网|专家:《清明上河图》为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人民网|《清明上河图》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