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耶稣在中国,会发生什么?民国时期辅仁大学的几位画家却用国画的创作,帮我们脑补了这场画面。一般来说,中国画历史中很少出现异国风情的视觉元素,即使有零星的现象,也处在艺术史并不重要的位置,被史学家们偶尔地勾勒一笔,彰显艺术繁荣并茂、百花齐放的主流思想。但它其实并未在主流中真正存在过,偶尔会提到异域画家别样的风土气象,但它还是中国大地上的民族兄弟,只不过在朝代更替中,因政治的问题而被排挤到了边缘地带。
史上的繁冗个案就不列举了,直接来看看民国的三位画家,是怎样把西方的主、圣母和小天使的形象绘入了中国画的世界。
图3 陈缘督 圣诞图
73×44.5cm
224,000rmb 2010年荣宝拍卖
头一个当属重量级人物:陈缘督。不过,即使排在头阵的位置,相信在本科大学里将艺术史捋过一遍的人,也未必知晓他。从画中题字也可以看出,陈缘督原名陈煦,广东人,曾在天主教辅仁大学美术系教学。他与以下的2位画家成立了一个特别的画派,光听名字就传来一种不被苛刻的学院派史家们青睐的感觉:天主教画派。
通常的中国人物画,对宗教题材基本不感兴趣,主要眷恋在中国史传、小说、风俗的传统形象中,因此以陈缘督为首的西方宗教画派,在这时候就显示出了特例和个性,甚至剑走偏锋的意味。
图4 陈缘督 至尊天主圣母像
51×31.5cm
图5 陈缘督 三王来朝
三位画家中的另一位——陆鸿年是江苏太仓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的辅仁大学美术系,他父亲、祖父和外祖父都在北京当过高官。他曾回顾童年时,说:“我的欧洲友人有时候寄来一些贺卡,那时我还是个小孩,但也保存了几张基督教的明信片,其中我特别注意到一幅这样的话:耶稣祝福孩子。当时我就问母亲:‘为什么图中没有中国孩子呢?’妈妈说:‘耶稣爱所有的人,包括中国人,但这幅画是欧洲人画的,因此这个画家只画欧洲面孔呀。’那时我就说:‘我以后要画一些新的画,在我的画上耶稣也会祝福中国的孩子。’”
图6 陆鸿年 天使召唤牧羊人
图7 陆鸿年 宗教神话故事四屏
39×28cm×4
图8 陆鸿年 耶稣降生(一场中国式的喜迎耶稣的诞生)
图9 陆鸿年 天使报喜
最后一位王肃达是河北人,也毕业于北京的辅仁大学,与陆鸿年和陈缘督一起做过展览。
图10 王肃达 园林中的圣母 圣子与天使图 20世纪初
图11 王肃达 圣母冠冕图 20世纪初
图12 王肃达 最后的晚餐
教派的其他人物还有徐济华、刘彦斌等人,他们都就读于辅仁大学艺术系,与以上三人皆为校友。画派人物还有同框照片存念。
还有四位师生共同绘制的《我主传圣图》(图13—图21),笔法上融入了南宋院体的风格(严谨工整又简约),但人物所处的环境上,还有现实的特色,给人一种主亲临人间的慈悲感,看起来十分接地气。注意里面还出现了敦煌壁画中的人物角色,这种穿越时空和地域的剧场画面,拍成当下的古装剧,一点不比流量小生的网红神剧逊色。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怎么样,这样的作品是不是很有趣呢?我们的中国画就是这么的具有包容性、创造性,有道是“海纳百川”,只要您想,它就能与各类元素碰撞出奇异绚丽的火花。
转自“历史的冰与火”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