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忠心,一个从安徽小山村走出来的普通农家子弟,却在34年的军旅生涯中,铸就了一段不平凡的传奇。

他从一名懵懂的少年成长为火箭军的技术尖兵,荣获“八一勋章”,被誉为“兵王”,其事迹激励着无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在他脱下军装后,他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1968年,王忠心在安徽休宁的一个农村降生了。

人口众多,几亩薄田难以支撑一家人的生计,生活的艰辛贯穿了他的整个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家境贫寒,10岁那年,他才第一次踏入小学的校门,比同龄的孩子晚了很多。

到了18岁初中毕业时,继续求学的高中梦也因为高昂的学费而破灭。

王忠心是个懂事的娃儿,早早地帮衬家里干农活,农闲了就去工厂打打工,挣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纪轻轻就背上了生活的重担,却也让他变得特别坚强。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忠心看到曾经的同学穿上了崭新的军装,一种羡慕和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参军入伍,不仅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还能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理想。

这个想法在他心里生了根,很快就像种子一样长了出来。

他没和家人说就悄悄去征兵站报了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18岁的王忠心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军营生活的期待,坐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

这趟火车,承载着他对未来的希冀,也开启了他34年的军旅生涯

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王忠心终于抵达了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后来的火箭军)某部。

彼时的他,身材瘦小,身高不足一米七,也不太会说普通话,与想象中高大威猛的军人形象似乎有些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他略显稚嫩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坚毅的心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初入军营,王忠心深知自己与其他战友的差距。

二炮部队是全国科技程度最高的部队之一,而他只有初中学历,面对那些复杂的导弹图纸和专业术语,如同天书一般,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战友们普遍学历高,学东西也快,这让他感到挺有压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王忠心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入伍第一天,他就暗暗下定决心:“我确实是因为家中无法过活,才来到部队;但我既然来到部队,我就要好好干,我要对得起这身军装!”

这句朴实的话语,是他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他未来34年军旅生涯的座右铭。

他意识到,要想在部队站稳脚跟,得比其他人更卖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忠心作为导弹兵,得掌握不少高深的学问,比如高等物理、高等数学,还有点机械方面的知识。

对大学生来说,这些学科就不容易,对初中毕业的王忠心来说,那就更挑战了。

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卖力地学习。

王忠心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所以决定先人一步,多花时间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总比别人早起晚睡,把能用来学习的时间都充分利用上了。

他反复记忆导弹的线路图,虽然方法简单,却挺管用。

他主动向老战士讨教,认真吸取他们的丰富经验和技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勤奋好学的精神,王忠心在短时间内就掌握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并逐渐崭露头角。

他的进步速度之快,让身边的战友都感到惊讶。

在新兵连的考核中,他表现突出,成为进步最快的新兵,也引起了部队领导的关注。

1987年,部队进行年度军校招生选拔,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通常选拔时更看重文化水平,但因为王忠心在新兵训练中表现很出色,部队领导就特别推荐他参加选拔。

这个消息让王忠心既兴奋又忐忑。

兴奋的是,有机会进入军校深造,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忐忑的是,自己只有初中学历,从未接触过高中的知识,能否通过考试还是个未知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压力山大,王忠心却更是一心一意,毫不动摇。

他看得出,这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得拼尽全力。

王忠心为了能考上士官学校,生活变得更加忙碌和紧凑。

他白天按部就班地训练,晚上还会点灯夜读,自学高中课程。

高中知识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学起来挺有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没有轻言放弃,反而加倍用功学习,碰到不懂的地方就提问,反复温习加深印象。

他明白,若不能考上士官学校,想在部队待下去,就得在技术方面做到别人都比不上。

所以,他除了训练,还经常练习业务,使劲提升自己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忠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青州士官学校录取了。

真没想到,他竟然一举获得了两本专业操作上岗证。

踏入士官学校,他对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倍感珍惜。

王忠心从青州士官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了技术营测控部门,主要负责对装备进行全面的技术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岗位对技术要求很高,得掌握二十多本专业书,里面的指令和动作多得数不清。

虽然他是部队的中坚力量,资历也相当老,但王忠心对新的职位依旧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

他深知,导弹发射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任何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他对每个操作步骤都严谨细致,追求做到最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天天对着设备不停练,一遍又一遍地做着同样的动作,从一百次到一千次,直到那些动作像烙印一样印在了他的记忆里。

他得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歇地反复做这些动作。

每一次实操之前,他都会在脑海里将所有需要记忆的内容再过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他回想第一次实操成功时的情形:“那会儿手心里直冒汗,衣服都湿了一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忠心回忆往事,感慨道:

“每次训练、操作、负责,我都觉得那是对导弹和岗位的尊重,得刻苦学习、反复练习、仔细检查,确保不出差错,不让失误从我这里发生。”

凭借着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王忠心很快便掌握了装备的操作,并在部队的专业比武中屡获佳绩,赢得了“导弹兵王”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后来当上了测控班班长,每当有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王忠心总是像新兵一样,认真学习新装备的使用手册,逐字逐句地研究,对每一张图纸都了然于胸。

那些被别人视为天书的技术书籍和图纸,被他分解成若干部分,逐章逐句地攻克记忆。

他还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成一套独特的“王氏学习法”,从二炮到后来的火箭军,一直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王忠心精通了19个新型导弹测控岗位,成为全旅熟练掌握新装备测控专业的“第一人”。

在军中的大比武中,他总是能够从众多高学历的军官中脱颖而出,斩获奖项。

无论是比武场上还是发射场上,每当看到王忠心在场,首长们都会放心地说:“老兵在场就放心!”

这句话,是对王忠心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他多年来默默奉献的最高褒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6月,王忠心的军旅生涯走到了尽头,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自己深爱的部队。

他在当地找到一份工作,打算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正值兵役制度改革之际,部队领导考虑到王忠心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希望他能够继续留在部队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通知后,王忠心二话不说,立刻辞了地方的工作,收拾好东西就回部队去了。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那些年当兵的日子,已经让军队成了他心中的家。

离开部队的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部队的生活,思念着他的战友们。

对他来说,重返军营,继续为国家守护,那是最大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回归,不仅体现了王忠心对部队的深厚感情,也为他日后成为“兵王”奠定了基础。

2000年,为了更好地发挥王忠心的技术特长,部队安排他担任教学工作,为新任干部讲解导弹技术课程。

在许多人看来,王忠心平时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他站上讲台,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侃侃而谈,各种型号的导弹参数、操作流程,他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仿佛一部活的军中技术大辞典。

在课堂上,王忠心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激励着年轻的干部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他教书20年,培养了217个测控专业的学生,其中45人成为了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或部队的技术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忠心培养的这些技术人才里,有不少人后来升任连长、营长,甚至当上了旅长。

无论他们后来取得多大的成就,每次见到王忠心,都会恭敬地敬礼,表达对这位老班长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王忠心总像老兵一样,很低调也不张扬。

他经常主动向自己的学生们敬礼,学生们也总是礼貌回应,主动让他放下手,那是他们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成为了部队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20年,尽管曾多次推迟退役时间,但最终,王忠心还是不得不离开他服役了34年的部队。

在退役仪式上,这位曾经的“导弹兵王”,一级军士长王忠心敬上了最后一个军礼,动情地说道:“此生最难忘的是参军入伍,最不后悔的就是当了一辈子的兵。

那句话,概括了他军旅生涯的真实心声,也是他对军队和国家的深深感激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休后的王忠心,终于有时间与家人和朋友团聚。

他生活简单,很少炫耀自己当兵时的荣耀。

每次与好友见面的时候,王忠心都是那样的朴素低调,要是不说,没人知道这就是那位被中央7次接见的火箭军兵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习惯了忙碌的军旅生活的王忠心,并没有选择在家“颐养天年”。

他依旧坚持早起,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充实。

他自己联系了那边的退役军人局,加入了帮老兵的志愿队,还是想为社会出份力。

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兵王工作室”,帮助退役老兵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也时常为身边的群众排忧解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国防教育和红色文化的推广,传播爱国情怀,还把政府给的10万奖金全捐给了希望工程,用来帮助贫困学生上学。

年近六旬的王忠心,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干劲和热情,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无数人。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国防事业,为实现强军梦贡献力量。

他的精神风貌会一直留在大家记忆里,成为大家效仿的楷模。

【信源】参考资料:“兵王”卸甲,忠心依旧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忠心:忠心不改托起倚天长剑中国军网